沂山北麓,弥水河畔。春分时节,来到有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中国最佳生态旅游县、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等美誉的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乡村,一幅幅“生产美、生活美、生态美”的振兴画卷映入眼帘:
在智能化大棚内,红彤彤的樱桃挂满枝头,映红了采摘游客的喜悦,也映红了农民丰收的笑脸;在新建成的惠民服务综合体内,幸福食堂、儿童之家、浴室、卫生室、理发室、文体活动室等场所一应俱全,成为周边农民最欢喜的去处;沿着宽阔平坦的乡村公路,或蜿蜒而上,或沿河徜徉,每一步停留皆是美景,走进以石屋木凳为主的农家院落,可品尝美食,可静坐深眠,留下不一样的体验……
山水共舞,乡村蝶变。潍坊市委常委、临朐县委书记刘艳芳介绍:“围绕破解山区村庄要素散、规模小、村庄空等问题,临朐以建设乡村振兴示范片区为抓手,推动产业联合体、致富共同体、和美融合体、惠民综合体‘四体共建’,打造乡村‘三生三美’共同体,让农民在家门口过上现代文明生活。目前,临朐已成功创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区1处、市级示范区5处。”
生产美:“双轮驱动”做强富民产业
位于城关街道的“樱悦田园”示范片区包含10个村庄,主要发展设施樱桃产业。“自推进片区建设以来,通过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我们村樱桃种植水平越来越高,种植收益越来越好。”衡里炉村党总支书记曾庆全笑言。
科技驱动方面,片区大力推广樱桃设施化、智能化、标准化栽培技术,新建樱桃大棚配备物联网管控、智能提温、水肥一体化等先进装备,樱桃上市期提前到3月下旬,且品质越来越好。同时,与济南食用菌行业协会合作,在每年10月至次年2月的大樱桃空档期利用树下空间种植赤松茸,由片区公司统一提供原材料、技术和销售服务,每亩樱桃棚可增收2万元。
改革驱动方面,片区指导10个村全部成立村级集体资产运营有限公司,各村依照评估资产数额分别认缴出资成立朐城资产运营有限公司,作为片区经济发展的主体。按照“性质不变、用途一致”原则,将项目资金、资产资源、产业服务深度整合,统一用于片区发展,重点用于改善道路等基础设施,提升大樱桃交易市场新建冷鲜物流集配中心等。
走出果香四溢的樱桃大棚,临朐乡间的精彩仍然继续。蒋峪镇“东阳山”鹅肥肝示范片区,依托龙头效应构筑朗德鹅产业联合体,构建起“种鹅繁育—智慧养殖—精深加工”全链式产业矩阵,实现年产鹅肝5000吨规模,占据全国七成市场份额。冶源街道冷水鱼示范片区依托生态优势,深耕冷水鱼特色产业,培育118户专业化养殖主体,年供优质鲟鱼苗种120万尾。
“针对村庄资源分散,土地、资金、技术等要素匮乏等问题,依托主导产业,实施‘双轮驱动’,以党建联合、资源整合为抓手,成立产业联合体和致富共同体,是临朐推进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的一项核心举措。”临朐县县长陈诚说。目前,临朐14个片区的109个村已结成15个产业联合体,112个村与184家企业结成发展对子,村村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带动村集体收入20万元以上村达到95.4%。
生活美:“幸福来临”织就服务网络
“我之前有一次吃的药没有了,再招呼孩子们送也来不及,我就按了这个‘一键呼叫’,村里一会儿就找人给我送来了。”日前,在五井镇五井中村,高学荣老人指着墙边的应急呼叫器告诉记者。
这个“一键呼叫”,背后关联的是临朐县创新打造的“一键连心”智慧养老平台,覆盖全县4609个党建网格,为居家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健康管理等服务,让老人的需求第一时间“有人应、有人帮”。
居家有“照料”,出门有“乐呵”。每天中午11点半,家住五井镇花园河村的高兴华老人就会准时来到村里的惠民餐厅,落座没一会,村里的志愿服务者便将饭菜端上了桌。高兴华一边与老邻居聊着家常,一边向记者介绍:“以前自己在家,炒一个菜吃三顿,吃个热乎饭都困难。现在有了惠民餐厅,每天的饭菜不重样,一顿饭就花3块钱,比自己做还便宜。”
吃完午饭,高兴华等一众老人也不会着急回家,因在惠民餐厅所在的“幸福来临”惠民服务综合体内,还有活动室、棋牌室、阅览室、理发室等多种娱乐和服务场所,“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在家门口成为了现实。
临朐县委副书记刘华东介绍,聚焦农民“生活美”,临朐聚力“服务联动、智慧赋能”,以乡村“一老一小”为重点,聚焦“关键小事”,办好“民生大事”,在每个乡村振兴示范片区都建设15至20个“幸福来临”惠民服务综合体,全力办好百姓餐厅、超市、浴室、农村幸福院、托管中心等场所,全面推行“一键呼叫”智慧养老服务系统,覆盖物业服务、生活照料、远程诊疗等多个方面。
山村有了大物业,农民有了大管家。如今,从热乎饭到热水澡,从清爽发型到基础医疗,15分钟便民生活圈正悄然改变着临朐乡村的暮色晨光。截至目前,临朐已高标准建成运营惠民综合体335个,惠及城乡居民65万人。
生态美:“乡韵土产”串联绿色经济
临近清明,沿着盘山公路蜿蜒而上,依山傍水畔、曦光树影间,仙人洞、柿子房、研学基地等映入眼帘,漫山的柿子树已微微抽芽,微风拂过,频频摇曳,与游客们山间游玩的身影相得益彰……这里是位于五井镇的“隐士人家”片区,10个自然村沿着狭长的山峪自东向西一字排开,错落有致,置身其中,仿若游走在一轴流动的画卷里。
“我们村可年产柿子2000万斤,产出柿饼700万斤,年产值达2.5亿元左右。”五井镇隐士社区主任赵永麟说,“这几年,随着片区建设的深入推进,村内村外焕然一新,山村美景和特色美食都成为了卖点,年轻人返乡带来了电商和民宿等新业态,我们村也成为了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一山更比一山高,乡村美景赏不尽。乘车沿“齐鲁天路”临朐段穿行,途经10个镇街,沿途将13个A级旅游景区、1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2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11个省景区化村庄串点成线、串珠成链,沿线推出民俗、生态、文化旅游项目17个。再来到全长66公里的嵩山“1号大道”,海拔700米以上,穿越72个山谷,拐了36道弯,沿线7个村庄端起“生态碗”、吃上“旅游饭”,仅此一项就可为村民年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
无数的深山小村,缘何成为乡村旅游“打卡地”?刘华东介绍:“临朐以片区建设为抓手,整合各类项目资金,重点推进以‘四好农村路’为主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提升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和人居环境舒适度,在山水田园间擘画文旅融合发展新画卷,乡村美食、乡村好物纷纷成为‘爆款’,吃农家饭、住农家屋、享农家乐等成为最时髦的旅游体验。”
曾经,城与乡泾渭分明;如今,城与乡美美与共。临朐用“乡韵土产”串起风光链,既大幅改善了广大农民的居住环境,也带动乡村开辟了一条绿色增收路径。如今,临朐已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1个、重点村2个,山东省乡村旅游重点镇1个、重点村5个、景区化村庄21个、生态旅游区1个、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1个,潍坊市A级景区村庄65个。
作者:刘瑞华 吕秉罡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吕兵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