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上娱乐网 花上娱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娱乐头条 »

《TA知道》阿朵导演|我要做“大自然的翻译”,让树、水、风在舞台上对你“说话”

这一次,阿朵导演的目标很清晰——做“大自然的翻译”。“你不知道树怎么说话,也不知道水悲伤或风愤怒时是什么样,我想用音乐和歌唱把它们翻译出来。”在她的设定里,乐手不止演奏,还要成为情绪与角色的发声体,用器乐去“翻译”神灵、天气与山民的心境。

在采访中能够深刻感受到,与人际的复杂相比,阿朵更容易与动物、植物甚至空气建立理解,于是也就成为这部新作的美学底座。但作品的落点并不止于“万物”——当我们学会倾听风与水的呼吸,也更有可能重新学会倾听彼此

《TA知道》把音乐从“陪衬”推到叙事中心:哼唱、呼吸、脚步、停顿都被当作可书写的材料;打击与吹奏不只是营造氛围,而是主动发起关系、改变量场。核心原则很明确:音乐要在台上发生,非遗便不再是装饰性的“元素”,而成为推动叙事的“语法”。表演上,阿朵主张“以物为师”—— “跟风说话,别用人的方式;跟水说话,要用水的方式。歌者先把身体调到自然频率,情绪与结构才会显形。这同样启示着人与人的沟通:先体察“对方的频率”,再表达自己的句子,沟通才会被真正“接住”。

这部剧的对白言语被压至最低,更多时刻属于声音艺术(哼唱、拟声、无词声乐)。这可以概括为“把剧目语言交给身体与空间”。在舞台调度中,前倾、后仰、脚掌、脚跟 身体每一个部位先着地的细节都具备叙事功能:例如“时间强盗”必须重心前倾、脚掌着地——不是审视,而是凝视,让观众切身感到“时间正被强取”。

剧目的排练方法偏向具象:没在河里走过,就先在浴缸里找“水中步态”;没捉过螃蟹,就从“抓猫”的触感里提炼动作算法。当沉默被赋予重量、当步伐拥有语法,我们也得到一次与他人相处的提示:留白即空间,停顿即尊重,许多误解就发生在“不给彼此留白”的那一刻

演出落地乌镇北栅七号粮仓:两千余平方米、十余米挑高、四面可观。空间被改写成“寨子”——观众迈进门槛即进入叙事内部;演员在人群中穿梭,入场动线与零距离呼吸被直接写进“文本”。四面台意味着没有“背面”,每一侧都必须交代美学、故事与声学。阵容从 21 人精简至 8 人,强度与协作难度随之提升。

声场问题也更复杂:原生态唱法与细腻演唱如何兼容?现场乐与电子声墙怎样“顶格”而不互相掩盖?这些都要在“空间—声学—表演”的同一张网里统一解题。而四面互看的空间关系,也把“同处一室”的社会隐喻拉得更近——我们都在彼此的视线里,学会一起呼吸,才可能对话。

在《TA知道》的舞台上,除了传统意义上的角色,还有很多自然意象。他们不扮演“人”,而是成为自然元素与抽象概念的化身,如风吟与雷鸣成为天象的喉舌,他们几乎没有台词,以节律与声响昭示自身的在场。在这种结构里,乐手亦是角色:在“专业演奏者”和“自然/情绪的发声体”之间,以一呼一吸的节奏切换,合奏出“人—自然—记忆”的复调。

这是一部门槛更高的作品,目标观众也未必与以往重合。取舍顺序明确:意义先于技法,技法必须服务意义。因此宁可选择更难的路——创作自由比财富自由更重要。对于观众,只需带着“好玩、敞开”的心态进入,把自己当作寨子里的人或路过的游客;不必解谜,先让身体与耳朵去相信。

当语言退后,自然与身体开始说话;当非遗从“元素”升级为“语法”,舞台便生成一种新的沟通方式。最终会回到人和人之间:从听见万物,到听懂彼此。《TA知道》要做的,就是把这门语言——讲给你听。

总结观看提示

听沉默

音乐停下、呼吸变重时,剧情并未停止,那是情绪在换挡;

认翻译

当“风”和“水”开口时,请把乐手与舞者当作它们的“翻译官”;

去感受

不必急于寻找答案,让自己沉浸其中,与舞台上的万物万象展开一场无需言语的对话。

演出信息

2025第十二届乌镇戏剧节

《天生傲骨前传:TA知道》

演出时间

2025.10.17-10.23

演出地点

嘉兴市·北栅粮仓七号馆

票价

120元

演出时长

60分钟(无中场休息)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花上娱乐网 » 《TA知道》阿朵导演|我要做“大自然的翻译”,让树、水、风在舞台上对你“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