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档经典的老牌综艺节目,《奔跑吧》经历了几度低谷,但今年却迎来了强势回归,重新占据了流量的巅峰,甚至连邓超创办的《五哈》都被它甩在了身后。然而,最近一集节目中的一起意外事件,却让它陷入了舆论的漩涡,节目不仅遭到了全网粉丝的强烈批评,连新加坡等海外媒体也加入了批评行列。
那么,究竟发生了什么呢?
在《奔跑吧》的最新一期节目中,嘉宾郭艾伦在一场游戏环节中,突然抓住周深的脖子,将他猛地拉扯并拖行了一段距离。从画面上看,这一动作带有明显的冲撞和过度的力量,周深的脸部和脖子上迅速出现了明显的红痕,甚至可以看到擦伤的痕迹。令人不解的是,节目组不仅没有处理这些不适当的画面,反而在剪辑中多角度反复播放,并将这一画面作为“亮点”进行强调。
这一做法引发了观众的强烈反感。粉丝们认为节目组不仅忽视了艺人的身体安全,更将他的痛苦当作吸引话题的工具,缺乏最基本的职业道德。有网友更细心地指出,在节目花絮中,周深脸上的红痕似乎经过了后期修饰,有故意掩盖伤情的嫌疑。
令人更为震惊的是,在舆论的巨大压力下,节目组并没有及时回应,而是悄悄删除了引发争议的花絮内容,却依旧保留了那些过度渲染的拖拽画面。事态逐渐升级,除了国内的网民激烈讨论,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的媒体也纷纷报道这一事件,词语如“粗暴游戏”和“粉丝愤怒抗议”迅速传播开来。
但实际上,这并不是浙江卫视第一次因为类似问题引发公众关注。2019年,艺人高以翔在浙江卫视录制《追我吧》时发生意外猝死事件,震惊了整个娱乐圈。该节目本身就设置了高强度的体力挑战,且录制时间极晚,高以翔在倒下前曾多次表示身体不适,但现场工作人员并未给予足够重视。遗憾的是,错失了最佳救治时机,年仅35岁的高以翔不幸离世。事后,有观众爆料称节目组在事发后不仅反应迟缓,还试图安抚观众情绪,甚至警告他们不要在网上发声,称“你们签了合同,我们能找到你”。这种冷漠和不负责任的态度,让无数网友愤怒不已,直指节目组缺乏对艺人生命安全的关心。
本以为这一悲剧能引发节目组对艺人安全的足够重视,然而,短短几年过去,周深事件再度暴露了综艺节目对艺人安全的忽视,尤其是在高风险的竞技环节中,艺人的身体健康似乎从未被真正放在首位。每次发生伤害或争议后,节目的处理方式往往是舆论发酵、粉丝抗议、节目沉默,问题循环往复,始终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更加令人唏嘘的是,在这次风波中,周深并未公开表达任何不满,反而通过社交媒体安抚粉丝情绪,表示自己并无大碍,并呼吁大家理性看待。这一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平息了舆论,但也暴露出艺人在综艺录制中所处的被动地位。在娱乐圈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艺人参加热门综艺,既是一种曝光机会,也是获取资源和回报的途径,但与此同时,他们往往没有足够的话语权。节目内容、流程安排、以及安全保障,基本由节目组全权掌控。即便在录制过程中出现了不合理的情况,大多数艺人也只能选择忍气吞声,生怕被视为“难搞”或“不配合”。
周深的处理方式,其实可以理解。在当前的娱乐行业,保持与平台和节目的良好关系,是确保职业发展的关键。作为一位凭借实力崭露头角的歌手,参加热门综艺既是事业拓展的一部分,也是增加曝光度的需求。正因如此,他更不愿意制造不必要的冲突,这也使得他更容易成为节目组眼中“好说话”的对象。这种不对等的合作关系,也让艺人承担了过多原本不该由他们负担的风险。
毫无疑问,综艺节目需要冲突和看点来吸引观众。但问题的关键在于,节目组在设计游戏环节时,是否考虑到参与者的身体差异?是否为每一位艺人提供了足够的安全保障?郭艾伦作为一名职业篮球运动员,身体素质远超周深,将二者放在同一个竞技环境中进行对抗,实在是不够审慎。尤其是在节目中反复放大这种画面,明显偏离了安全和合理的界限。
更不可思议的是,面对公众的质疑声浪,节目组不仅没有主动回应或反思,反而选择一味地压制舆论,这只会激化观众的情绪,带来更大的反弹。作为一档拥有丰富制作经验的节目,像《奔跑吧》这样的团队,理应具备更高的职业标准,而不是在出事后被动处理。
在如今竞争日益激烈的综艺市场,节目组越来越追求刺激和冲突,以满足观众对新奇内容的渴求。但值得提醒的是,艺人并非节目组的玩具,也不是他们为了流量而消耗的工具。观众期待的,是创新的内容和真诚的互动,而不是通过消耗艺人的身体和心理承受能力来换取热度。长此以往,节目的损失,恐怕不只是观众的信任。
来源:
综艺《奔跑吧》
新晚报《周深录制综艺节目被郭艾伦强行拖拽十来秒,耳朵充血肿胀,面部擦伤明显!本人发文回应》
杭州日报《歌手周深回应录制综艺节目遭嘉宾拖拽:游戏难免会有些磕磕碰碰,请大家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