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自从相声演员杨少华去世后,他的儿子杨议也是频繁出现在大众视野,不仅开直播还带货。
起初他也只是说想给大家唠唠嗑,可渐渐的他却暴露自己的真实目的。
原来是自己分的家产全部被自己挥霍完了!这才开始仗着自己父亲的名号开播赚钱。
从锋芒毕露到被资金埋没
杨议是那种凭借一个作品就红遍全国的艺人。
他凭借自导自演的电视剧《杨光的快乐生活》在演艺界和相声界一炮而红。
这部戏播出后赢得爆棚收视,让他成了“家喻户晓”的明星,一跃成为一掷千万的千万富翁。
那时候他白天说段子,晚上拍戏,生活好比坐上了火箭,节奏快得让人眩晕。
他曾乐观地想:名气有了,资源有了,不用跟人拿钱,自己造剧本、拍电视剧、盖影视基地、搞博物馆,赚得就更多了。
谁料,世事常常比剧本更荒诞。
他先是拿出3000多万,在天津投了“北方横店”,梦想打造北方影视基地。
一开始风风火火,规划套路整齐。
但好景不长,因违建被环保、城建部门一锅端,项目叫停,原地荒芜,钱打水漂。
紧接着他又跑去建家“博物馆”,希望引入古董和周边文化IP。
为了筹钱,他还卖掉了北京的别墅和天津几处房产。
结果古董真假成谜,博物馆饱受质疑,最后因违建被拆。
700万一次浪拍桌,全盘皆输。
他还心存希望,带着团队打造新剧,投进去几千万目的是变现。但剧被压播,相关传闻指向曾有争议的大佬背景,他不说名字,但大家都听懂了。
钱没了,信心也崩了。
这三个项目一接一砸,合计损失上亿元。他当年坐在云端,如今连刀都插进了自己。
眼看家产被掏空,他开始直播带货。
直播间里,他来了句“老父亲给四子留了四个亿,哥四个一人一亿”,评论炸了。
有的说“慷慨”,有的说“糊弄人”。
他紧接着改口:“我爸钱存不多,真正的遗产是几箱手稿”,瞬间把弹幕从“羡慕嫉妒恨”拉回“这才是天津式幽默”。
有网友点评:这是“骂声炸弹”的节奏——先丢个夸张数字,把大家判断力震晕,然后再跳转软语,缓冲热度。
确实,“四亿”背后的事实很简单,他现在确实没钱,家产被陆续变现,连生活压力都压人喘不过气。
父母养老与家族矛盾
他父亲杨少华,虽然已年近九旬,但仍出现在直播间、出镜商铺,有人拍到他坐轮椅唱段子。
三哥杨健则成了家庭主心骨,每天凌晨三点起床给老人翻身,累出心脏病。
这种“血染亲情”的场景比戏还戳泪点。
有人因此指责他“养老不该让老人跑”,有人说“三哥一天到晚照顾父亲,比他还累”,但他却回应:“我爸喜欢热闹,自己口头说的,我们不抽他却被喷”。
这凸显了中国式养老两难:尊老、顺老,与安全、责任之间永远有个平衡。
白天去相声社聊段子,周末一天能说十几场;晚上赶直播间,穿梭于不同平台带货。
一刻都不敢懈怠,全部精力集中在挣钱上。
他说:“没别的,就是为了活下去而忙。”
很多人都被他那股拼劲儿震住了,他的眼睛深处带着疲惫,也带着不服气。
他以前投资失败,现在只有靠自己起死回生。
他的改变,算是彻底放弃资本冒险,转身做底层抗压王。
他也碰到过公众的质疑。
有传闻说他婚内出轨、带情妇住家里;还有直播里无底线调侃同行郭德纲等,引发争议,直播间挤满骂声。
不少老粉丝因此走掉,直播间冷得像空桥。
他自己也坦言:“观众若不原谅,直播间马上空。”
可惜的是,过去的人设如今支撑不了现在的他。
他曾放话不再做投资,“干也不是,不干也不是”。
后来索性直接说出“混吃等死”,生活安稳就好。
这个转身值得一提:一个曾经投入千万试图造就辉煌的人,如今心态已经被现实打磨得很淬火。
他说要知足常乐,不再追求那些冒险项目,不再谈理想,只想稳稳活下去。
谈起那些金钱,他心里也冷静——真的只是几箱稿纸才是家族的传承。
他宣布要慢慢整理那些稿件,公开出来。
那些手稿是父亲几十年相声艺术的结晶,是精神财富,不是山头上的房子、车子。
这是他最坚毅的反抗方式:钱没了,篇章和文化不能没。
“他为何这么着急开播赚钱?”答案就在上面:一个曾经拥有千万资产、靠语言和艺术出圈的艺人,现在却要靠直播撑门面,是因为 破产了、家产散了。
不仅自己财务崩了,还有父母养老、家族纷争、身边兄弟辛劳,这些都没有钱可以偿还。
名人不代表一切,他们也会“割韭菜”自己,亏钱并不值得嘲讽,但反复重蹈覆辙,就是盲目。
遭遇打压,他没有破产后的自卑,也没有毁掉自己,反而坚守住了传承的底线。
不是说穷就了不起,而是能挺过亏尽的时候,也是一种人格力量。相声文化比钱更重要,只有留下精神,才不算白来一世。
小结
他赔掉1亿还没翻身,却依旧守着老父遗产——几箱稿纸,把自己挣破产的羞涩挂在直播间,用笑声拼命赚钱。
虽然有网友指责他不应该仗着自己父亲的声誉在外面开直播赚钱,有损父亲形象,但是也有网友认为,如果是杨少华在世也会愿意的。
毕竟那个做父母的能忍心看自己的孩子没钱到处奔波。
破产不是终点,而是重生的起点。
杨议选择把生活搬上直播间,他扛起这个家庭,也将相声文化继续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