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浙江宣布启动实施“土特产富”全链发展优质优价工程,将紧盯“县城—中心镇—重点村”发展轴建设,坚持挖掘“土”的资源、放大“特”的优势、形成“产”的链条、提升“富”的成色,推进链轴联动发展,并以“产业链培育+创新链协同+价值链提升+利益链联结”为路径,加快构建地域特色鲜明、产业集群成链、业态类型丰富、优质优价凸显、利益联结紧密的“土特产”培育发展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
围绕产业提级,浙江提出,一方面,培育壮大主导产业链群,另一方面,培强提能特色产业平台,同时培优育新地方特色产品。针对品质提升,浙江将致力于加强品种保护利用、建设绿色生态基地,以及提升发展设施农业。在通过加工提标,创造产业增值新动能上,浙江将优化农产品加工格局,并推进初级产品分等分级,提升精深加工生产水平。
为了拓展市场配置新空间,浙江将聚焦流通提速,支持鲜活农产品大县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整县推进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健全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鼓励农村物流、电子商务与商贸流通等设施整合,促进客货邮融合发展,并拓展国内外市场渠道,支持发展农产品销售海外基地、公共海外仓,建设跨境电商产业园和仓储物流中心。
此外,在品牌提能方面,浙江提出,将打造特色品牌矩阵,建立完善“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的农业品牌体系,丰富展示展销平台和推广新型营销业态,尤其注重培育“土特产+乡村文化”“土特产+特色餐饮”等新业态新消费,以及实施“村播”“企播”培育行动。
全链发展最终要落到“共富”上来。对此,聚焦联农提效,浙江将通过健全模式链条拉动、优化平台赋能联动、立足产村融合带动,拓宽富民增收新路径。值得一提的是,在机制上,浙江提出将创新数字赋能全链溯源机制、市场主导产销对接机制和财金协同多元投入机制,通过强化用地、人才、工作推进机制的保障,确保项目落地见效。
根据计划,到今年底,浙江将建成单条产值超十亿元、超百亿元的乡村“土特产”全产业链分别达到135条和12条,全产业链产值达3300亿元,每个山区海岛县至少培育1条目标单产10亿元以上特色产业链;到2027年底,有望建成单条产值超十亿元、超百亿元的乡村“土特产”全产业链分别达到150条和20条,届时总产值达到3600亿元,新增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100个以上,带动从业人员年增收6%以上,特色优势产业优质优价机制基本构建。
作者:方步远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朱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