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陪独居老人用餐。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海涵/摄
近日,家住合肥市包河区望湖街道卫塘社区东航银杏小区的七旬老人卢国臣坐在沙发上拿起碗筷,午餐时光来临了,身前的小木桌上,摆放着热腾腾的白灼虾、烧排骨等四菜一汤。
青年志愿者李玲清和周新侠陪伴在老人左右。因为老人视力不佳,李玲清会在老人吃饭前将菜品夹好,然后一边帮老人清理杂物、打扫卫生,一边陪伴老人就餐。看到老人胃口不错,李玲清不断夸奖老人。
李玲清等人是望湖街道“守‘望’相助 ‘食’光相伴”志愿服务项目志愿者,她们定期与爱心企业厨师志愿者一同前往服务对象家中,做一顿饱含心意的家常午餐,为老人排解孤单。
厨房里的烟火味,是家的温暖、爱的味道。“守‘望’相助 ‘食’光相伴”志愿服务项目于2022年8月启动,由望湖街道党工委指导,街道志愿服务联合会实施,主要为辖区80岁高龄空巢独居老人和60岁以上残疾人定期提供免费上门做饭服务,并在重要节日节点开展团圆饭活动。截至目前,45名志愿者参与其中,提供上门做饭532次,其中青年志愿者27人。
望湖街道团工委书记周莉介绍,社工及志愿者在家庭访视过程中,观察到辖区内部分高龄空巢独居、残疾等老人缺乏亲人陪伴,饮食结构单一,生活孤独无趣。而辖区餐饮企业资源富足,且热衷公益,因此,旨在提升老人生活质量与幸福指数的志愿服务项目应运而生。
卢国臣老人有眼疾,他时常会产生愧疚,认为“给孩子们添了麻烦”。李玲清和卢国臣闲聊时,对方家乡辽宁葫芦岛的风土人情,总让她心生向往,“我特别喜欢和老人们交流,把他们完全当成了亲人”。
有一次,李玲清注意到王奶奶头发长了,便反映给了社区。送餐那天,她带着理发师为王奶奶上门理发。理完发离开的时候,王奶奶硬是给她和理发师一人塞了一把枣子。
暖心故事也发生在望湖街道民航家园沈光福老人家中。社区青年志愿者许华靓每周都会去沈奶奶家里探望、陪伴聊天。“沈奶奶腿脚不好,还有一些基础病,所以我们对她的关注比较多。前两天,厨师志愿者还为老人烹饪了红烧猪蹄,老人家很喜欢。”许华靓说。
沈光福老人的胃口很好,但由于身体原因,对有些菜品需要忌口,许华靓一一记在心里。“老人想吃鱼,菜淡一点、不要放糖,她不喜欢吃紫菜,不要做紫菜汤。”这是沈奶奶期待的下一餐午饭,许华靓细心叮嘱同事。这些暖心小事也被沈光福深深记在心里,每次志愿者临走时,老人总会拿上水果或是小零食塞到他们手上。
“荷风塘”是首个加入“守‘望’相助 ‘食’光相伴”志愿服务项目的爱心餐饮企业,该企业参与上门做饭120多次的青年厨师志愿者武振国热情满满。“望湖南苑的张叔叔喜欢吃馒头,德馨府的周阿姨喜欢吃虾,金桂苑的李阿姨不能吃辣……”说到服务对象的饮食习惯,武振国了然于心。
在上门做饭、陪伴用餐之余,厨师志愿者还会为老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例如换个灯泡、修一下水龙头、打扫一下卫生等。“说是一餐饭,其实最主要的还是陪伴。有时我们做饭,老人家帮忙递盘子,也会对我们嘘寒问暖,也增加了我们志愿者的获得感。”武振国说。
他感慨,给老人们做团圆饭的时候,一群来自不同饭店的厨师志愿者聚在一起,各自烹饪拿手好菜,让老人大饱口福,那一瞬间的满足感,让大伙觉得参与志愿服务的感觉很棒。
为保证厨师志愿者和服务对象之间每次都能够有效对接,望湖街道青年志愿者李梦琦发挥着纽带和桥梁作用,她每月提前收集服务对象用餐需要和厨师时间,编制上门志愿服务时间表,上门前一天再次与双方确定时间,确保居民的等待“不落空”。
“青年志愿者以食物为媒,给予老人关心和陪伴,我们想通过志愿项目发掘和培育更多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为基层治理注入更多活力。”望湖街道党工委书记李晓亮说。
储萍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海涵 王磊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04月01日 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