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初,原本安静的能源圈突然“热闹”了起来,起因不是新项目,也不是重大政策,而是一位演员张凌赫。
他在一次采访中提到,自己当年读书时的理想,是进入国家电网工作,这个看似普通的发言,却像一根电线,点燃了网络的热度,也把多家央企卷进了这场“意外的联动”。

事情最早出现在《中国电影报道》的采访中,张凌赫谈到,自己大学时学的是电气工程,原本打算毕业后进入国家电网。那时候的他觉得,专业对口、待遇稳定,是一份理想的工作。
“我当时都想好了未来的生活节奏。”然而毕业前夕,他放弃了专业方向,选择进入陌生的演艺圈,从一名理工男变成演员,这个跨界跨度不小,但他自己形容是“走出去,才发现外面的世界也很精彩”。

这段采访播出后,很快在网上引起了共鸣,许多网友留言说,“理工男有演艺梦挺励志的”,也有人调侃:“看来国家电网又错过了一个人才。”没想到,这句玩笑话,竟引来国家电网的“真回应”。
11月5日晚,国家电网江苏电力的官方微博正式发声,不同于一般企业的平淡回应,他们选择用一段古雅的文风写下邀请函:

“今闻张公子昔有投身国网之志,方知公子乃江苏人士,曾于金陵专攻电气工程,此缘一见,顿生亲切……公子可愿至吾处体验一日?”
这条微博一发出,网友纷纷直呼:“这文案太有文化了!”有人感叹央企“文采复苏”,也有人笑称“连国企都开始卷文风了”。

江苏电力的这条微博,不仅带火了话题“张凌赫想进国家电网”,还成功地让自己成了流量中心,短短几个小时内,评论、转发数以万计,许多江苏本地网友自豪地留言:“咱江苏的电网,真会说话。”
有了国网江苏电力打头阵,其他央企也坐不住了,11月6日,中国石化在评论区留言:“虽然能源分电力和石油,但梦想必须加油,所以,张公子还是来中国石化看看吧。”

短短一句话,既点到“石化”行业,又接上“加油”谐音,可谓文案一举两得,随后中国华能、中国核电等央企也陆续跟进,“欢迎张公子来参观、体验”的留言层出不穷。
甚至国务院国资委的官方平台“国资小新”也加入互动,用轻松的语气发出邀请,让原本只是娱乐新闻的内容,变成了一场国企联欢。

评论区里,不少网友调侃:“央企这是在打‘人才争夺战’?”、“国网抢人,中石化加油,华能添火,核电发光,完美闭环。”短短两天,这场“央企联动”从一则明星采访,发展成全民话题。
张凌赫的故事之所以能引发这么大的共鸣,并不只是因为他提到了“国家电网”,而是因为他的成长经历本身就有一种现实感。

他出生在江苏无锡,2016年考入南京师范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是个标准的211理工男,那时的他身高190厘米,体重却接近200斤。
他在采访中提到,那会儿同学都开玩笑说他“长得稳重,适合去电网上班”,但毕业前,他突然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去尝试当演员。

2019年,他正式进入演艺圈,从小角色一步步做到主演,出演了《少女大人》《心动的瞬间》《百炼成钢》《苍兰诀》《云之羽》《宁安如梦》等作品。
凭借几部热剧,他迅速积累人气,还获得了“年度新生力量”奖,张凌赫自己说:“我不是天赋型演员,但我喜欢把每个角色演出不同的人生,那种感觉,比稳定更有意思。”

这句话让不少年轻人感同身受,在追求稳定与追求热爱的选择题中,他选了后者,这次事件让大家惊讶的不只是明星效应,更是央企的“人情味”。
以往提到国企,公众印象大多是“严肃”“稳重”“一板一眼”,但这次国家电网、中国石化、华能、核电甚至国资委官方号,都用轻松幽默的方式回应热点,让人眼前一亮。

事实上,这并不是偶然。近几年,央企在社交媒体上的形象越来越亲民,他们学会了用网络语言、用梗和年轻人对话。
比如“加油”“发电”“抢人”等词,本来是行业术语,在网络语境下却能制造笑点,这让央企看起来不再是遥远的机构,而是有温度、有幽默感的品牌。

从传播角度看,这种回应是一种“软宣传”,一次热点借势,不仅让公众重新认识国企,也让年轻人感受到央企的开放与亲和,在流量主导的时代,能让大众自愿传播,就是最成功的宣传方式。
张凌赫事件之所以出圈,还因为它碰触了一个普遍议题:年轻人的职业选择,在过去,稳定的体制内岗位几乎是很多家庭的首选,“进国企”“考编制”被视为人生保障。

而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像张凌赫一样,选择“走出去”,追求兴趣与个人表达,他们可能知道这条路更难走,也不一定稳定,但依然愿意尝试。
这背后不仅是代际心态的变化,更是社会结构的转型,张凌赫从电气工程到演员的经历,本身就是这一时代的缩影:专业不再限定人生,兴趣也能成为职业。

与此同时,国企的反应也说明,传统行业在努力适应这种变化,他们通过网络语言、话题互动,与年轻人建立联系。
有人说,这是“史上最有文化的抢人大战”,也有人说,这是央企文案的高光时刻,无论怎样评价,这次事件都让大家看到了互联网传播,幽默可以拉近距离,轻松也能传递温度。

国网江苏电力的那条微博,不只是一次公关行为,更像一次人与人的对话,它让人看到,权威机构也能用温柔的方式参与讨论,也能笑着回应大众,而这种亲和力,正是当下社会沟通中最稀缺的部分。
张凌赫说,自己当初想进国家电网,是因为那份工作稳定、体面;现在他在光影世界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舞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