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上娱乐网 花上娱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娱乐头条 »

城乡同饮放心水——山西省推动农村供水高质量发展见闻

城乡供水一体化关乎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让农村人口喝上放心水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内容,做好农村供水这篇文章可谓是力重千钧。

近年来,立足人民群众对水的需求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山西省水利部门统筹推进农村供水“3+1”标准化建设和管护,健全水质检测监测体系,优化长效运行管护机制,不断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

近日,记者深入农家、农村供水站及城乡水务公司,实地感受山西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的新成效和农村饮水条件改善的新变化。

“水清了,喝茶口感更好了”

泉水自霍山潺潺流下,汇入一口深邃的古井,日积月累,终年不竭。多年以前,这口井曾是山西省临汾市古县古阳镇古阳村的生活水源,村民们依井取水,维系日常生活。

古阳村是古县乃至山西众多山区农村中的一个。由于山区地理位置限制,村民用的多是地表水或地下水。

“别看不缺水,用水可不方便。”73岁的房福民讲述着这些年取水的变化,“村民先是用桶打水,后来水管进了院子,家家户户在院里能取水,现在管道入了户,拧开水龙头就能用,不用再弯腰费力了。”

为了让村民用水方便,喝水放心,近年来,山西规划实施了城乡一体化供水工程、规模化供水工程、小型集中供水工程、水质提升工程和智慧水务等农村供水项目,统筹推进农村供水。

在省级谋划下,2021年前后,古县开始推进全县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修建从供水站到村民家里的管道。随后,古阳村被列入千人以下集中供水工程。2023年,覆盖古阳村的小型供水站进行了标准化提升,不仅对管网实施了规范化建设和改造,还统一建设净水处理设施。

小型供水工程规范化的同时,山西优先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以县域为规划小单元,依托大水源,建设大水厂,接入大管网,将城市供水管网向周边村镇延伸。

在古县水务公司,经过净水槽、沉淀池和特殊的净水技术,过滤净化过的水通过运输管网输送到县城和附近10个村庄。为提升净水能力,从2022年开始,该公司引入河海大学研发的“诱导结晶软化”技术,水质检测由19项扩展至33项。

据介绍,截至目前,山西省农村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农村人口比例达到53.9%,全省农村自来水普及率98.2%,65个县(市、区)基本实现农村供水县域统管,水质达标率较上年有明显提升。

“喝了多年的大叶茶,原以为就是一个味道,自打用上了净化后的自来水,茶味变了,口感更好了。”房福民说,茶叶没变,水变了,变得更优质了。

随着优质水进村入户,古县利用当地森林资源、水资源打造大南坪森林康养基地,串联周边村落,发展集避暑度假、森林康养、文化体验于一体的乡村旅游。

“分散村小型工程供水被纳入水质统一监测,打破了原来各村吃各自水的格局,城乡居民都饮用上经过净化的水,饮水安全进一步得到保障。”山西省水利厅农水处副处长王巧丽说。

“水量稳了,24小时不断水”

由于房屋临街,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龙居镇罗义村村民张七一将前屋改作铺面,做起了小卖部生意,后屋用于居住。为便于取水,他在两屋之间架起长长的管道。随着两个屋的水龙头同时拧开,自来水喷涌而出。

“前屋后屋都能用上水,很方便,还不用考虑储水和压力问题。”张七一说。

多年前,罗义村村民的用水情形截然不同。张七一回忆道,那时村民们依赖地下水,每周仅送水一次。家家户户皆在屋顶安置大型储水桶,借助压力泵将水抽至桶中储存,以保障一周的生活用水需求。

水量不足、水压不稳的情况,祁县古县镇北建安村72岁的村民郝振栋记忆犹新。村里曾修建了一座小型水塔,抽取地下水输送到农户家中。“那时候还要兼顾农田灌溉,村里供水受限,有时早上,有时中午,水量时多时少。赶上管道出了问题,断水是常有的事。”他说。

随着城乡供水一体化推进,罗义村的管道被纳入县域集中供水管网工程建设,并接入城乡统一供水管网。实现集中供水后,村民不仅使用上了净化水,污水也得到同步处理。

“现在水量大了、稳了,家家户户24小时不断水,屋顶的储水桶也很快拆掉了。”张七一说。

在罗义村的街巷上,掀开井盖,“多户联表”码放整齐,每个水表上安装了远传数据传输模块,抄表工作更高效。“之前一个月抄一次水表,现在直接网上缴费,跟城里一个样。”张七一说。

找寻供水源头,记者来到运城银龙水务有限公司。在这里,源水经过集成式模块一体化净水设备加药、反应沉淀过滤后流入清水池,通过管网送水泵加压输送到各家各户。目前,该公司提供了18个乡镇近174个行政村、两个开发区和部分市区的生活和工业用水。

“水厂通过实时采集供水管网压力数据,进行变频恒压自动控制,保证恒压供水。”运城银龙水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志杰说。

规范化建设和改造完成后,配备了净化、消毒及参数监测设备的供水站在北建安村落成。伴随着机器运转的轰鸣声,清澈的自来水源源不断地流入村民家中。

“县域统管下,城乡供水管网统一化、标准化建设,实现了城乡供水一盘棋,将千家万户串联起来,保障了供水稳定,用水稳量。”祁县水利局局长赵宏说。

“如今,灌溉用水和生活用水分开,水质变清,水量也稳定了。”郝振栋说,就在不久前,为了方便洗澡,他在家里装了一台热水器。

“打个电话,就会来人维修”

“一个月大概用3-4吨水,算下来10多块钱,手机上就交了。”农村供水保障水平提升后,房福民很少再关注水质和水量问题,转而更多在意用了多少水,花了多少钱。

村里实现集中供水后,张七一不再需要每月抄一次水表。随着社区直饮水站的投入使用,“一桶水花费7毛钱”,他开始比较哪种用水方式更划算。

供水站经过改造提升并纳入当地水务公司管理后,万荣县西村乡龙行村党支部书记张永珍不再为天旱时缺水和管道得不到及时维修而烦恼。“打个电话,就会来人维修。”他说,水务公司为村里配备了水管员,水费缴纳和管道维修由专业人员负责。

村民向公司缴纳水费,公司向村民提供服务。越来越多的村民饮用到优质水的同时,也享受到了优质服务。

村民生活习惯的转变,源自专业化理念的引导和市场化机制的塑造。

围绕农村供水高质量发展目标,山西实施以县域为单元,优选专业化机构,建立完善农村供水专业化管护平台,推进供水县域内统一管理、统一监测、统一运维、统一服务,实现专业化管护全覆盖。

由此,各地在构建城乡供水一体化体系的过程中,积极探索供水工程与管护模式的协同推进、统管模式与长效机制的同步构建。

依托智慧水务管理平台,祁县发挥农村供水公司、城市供水公司和农民节水协会作用,强化农村饮水管护机制,构建起由智慧供水平台、水质监测中心、城乡饮水管护中心组成的运行管理服务保障体系。

智慧赋能下,一张县域城乡供水网一目了然。通过智慧水务管理平台的运用,祁县实现了从制水、水质监测、消毒到管道输送、管网维护、区域供水站的统一调度管理。

2025年1月,万荣县整合水利局农村集中供水站、住建局下的自来水有限公司等现有资产成立了山西万禹水务有限公司,统一运营城乡供水,负责从水源保护、工程建设到终端用户服务的全程管理。

“公司化运营可通过股权整合,构建一个统一主体负责供水,将分散的供水工程串联成链,从‘各自为战’转变为‘全县一盘棋’,实现县域水资源的整合利用,打造专业化运营、全程管控、智慧赋能的新型供水模式。”万荣县水利局工作人员表示,此举将有效缓解工农业生产用水与城乡生活用水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明确地方政府的主体责任、水利部门的监管责任以及供水单位的运行责任,确保供水工程长期稳定地发挥效益。

作者:农民日报全媒体记者 马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花上娱乐网 » 城乡同饮放心水——山西省推动农村供水高质量发展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