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编辑|小娄
当“建立主播黑名单全国联网机制”的通报落地时,不少人已经预见网红圈将会迎来一波整顿。
但谁也没想到,短短10天内,三位覆盖教育、游戏、生活领域的顶流网红接连翻车。
账号被禁、内容清空,从聚光灯中心跌落尘埃。
有人惋惜草根逆袭梦碎,有人感叹流量神话终结。
但仔细观察他们的所作所为便会发现一件事。
这些网红如今的结局都是自己埋下的伏笔,没一个值得同情。
张雪峰:从“填志愿灯塔”到“言论投机者”
张雪峰与其他网红不太一样,因为他是靠教育方面的“技能”走红的。
9年前,一条《七分钟解读34所985高校》的视频让张雪峰一夜爆红。
镜头前的他语速极快、观点犀利,把晦涩的高校政策拆解成普通人能懂的“避坑指南”,很快成为家长圈里的教育救星。
毕竟大多数家长都不是教育领域的人,在为孩子规划前途方面毫无头绪。
既想让孩子有个好前程,却又担心自己的见解耽误了孩子的发展。
于是那些捧着分数单手足无措的普通家庭,那些对高校专业一无所知的家长,便把张雪峰的话奉为圭臬。
有人蹲守数月抢他12999元的“梦想卡”,仿佛这样前途就有了保障。
也有人把张雪峰解读职业规划的视频反复观看,将他视作前行之路的照明灯。
借着这股热度,张雪峰迅速搭建起自己的商业帝国。
名下10家企业横跨教育咨询、图书出版、研学旅行等领域。
更令人震惊的是,他还在巡讲中透露,有家公司即将上市,变现可达数亿元。
高考季的直播里,他一边用“普通本科没竞争力”的言论制造焦虑。
一边再推出1.9万元的高价志愿填报服务,靠着信息差赚得盆满钵满。
但那时的公众愿意容忍他的商业化,毕竟他确实帮许多人避开了弯路。
而张雪峰那些针对西南大学兽医专业、哈尔滨理工大学的尖锐评价,也被解读为“敢说真话”。
只可惜成也萧何败萧何。
犀利的言论让他走上人生巅峰,但也成了他“跌落神坛”的开始。
在张雪峰提出“文科都是服务业,总结成一个字就是舔”的极端观点,将人文社科价值贬得一文不值时,他的好口碑就出现了松动。
而后他在网上大放厥词说“孩子报新闻就打晕”更是引发整个新闻行业的声讨。
最关键的转折点还是今年9月的“捐款言论”。
在组织员工观看阅兵后,他激昂宣称“战争打响就捐5000万,公司捐1亿”,还用上“老子他妈先捐”的激烈措辞。
而这番看似爱国的言论被官媒批评为“鼓吹战争、消费爱国”,认为其刻意煽动社会情绪。
其实早在6月,张雪峰就曾眼含热泪预告“可能退网”,还说自己“动了太多人的蛋糕”。
原本大家都真情实感地为他抱不平,可谁知没过一周他就又开始直播了,被质疑只是把卖惨当作引流手段。
直到9月24日,他全网千万粉丝的账号突然被集体禁止关注,大家才意识到有些事情早已变了味儿。
张雪峰的陨落,从来不是“得罪人”的结果,而是迷失在流量里的必然。
他本该成为打破教育信息差的桥梁,却把偏激言论当作流量密码。
本该坚守教育的公益性,却用焦虑贩卖服务。
当他说出“所有网红的终点都是塌房”时,或许早已预见了自己的结局。
只是他没想到,这一天来得这么快。
草根逆袭蓝战非:流量红利喂大的“炫富者”
在这次“翻车”的三位网红里,蓝战非的起点最低,逆袭故事也最动人。
早年他只是是个一天开销10元的游戏代练。
要不是因为在游戏方面有过人的天赋得以进入职业电竞圈,还当上知名战队队长,就是个最底层的普通人。
11年前退役后他选择转型直播。
起初那几年一直都很艰难,最多维持温饱。
好在不懈努力之下他终于凭借《绝地求生》“逆天改命”。
直播间人气突破200万,签下千万合同,从“穷小子”变成了千万粉丝的顶流。
这份逆袭本该成为励志范本,但流量与金钱很快冲昏了他的头脑。
今年的直播里,他对着镜头轻描淡写地表示“全身心商业化的话,九位数收入都小看我”。
这番炫富言论瞬间引爆舆论。
有人算过,他单条广告报价150万,今年已接三条,直播销售额达数千万,这样的赚钱速度确实惊人。
但九位数的宣言难免会刺痛普通人的神经。
更令人不适的是他对责任的漠视,不结婚就不用花钱的想法被说是传递扭曲价值观。
比言论更可疑的是他的商业操作。
有网友发现蓝战非名下7家关联企业今年有5家集中注销了。
这其中就包括与他个人IP强绑定的文化传媒工作室。
而没有注销的长沙蓝北文化传媒,则因未公示年报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单。
之前蓝战非在直播中所说的“环球旅行500天花200万,只是一年利息”更让大众对他的资产与收入的匹配度产生怀疑。
数亿资产从哪来?税务是否合规?
9月25日,蓝战非的抖音、小红书账号相继被禁止关注,只剩微博还能正常浏览。
从游戏代练到顶流网红,他享受了流量时代的所有红利,却忘了公众人物该有的底线。
炫富加剧贫富焦虑,违规操作触碰商业红线,这样的“逆袭”终究是空中楼阁。
正如网友所言:流量喂大的胃口,终究要靠规矩来收束。
户晨风被封:歧视流量的泡沫终会破
比起张雪峰和蓝战非,户晨风的200万粉丝并不是很多,但他的“翻车”却最具戏剧性。
他被全网封禁后,第一个“破防”的居然是韩国媒体,他们专门发文惋惜“那个夸韩国是发达国家的中国博主消失了”。
这荒诞的一幕,恰恰暴露了他被封的根本原因:靠崇洋媚外和制造对立博流量,迟早会被流量反噬。
之前他靠着树立的“社会观察家”“私募基金研究员”的标签成了有些粉丝基础的博主。
早期户晨风通过“国外购买力挑战”视频起家。
那时的他还能客观分享各国消费差异,靠着信息差吸引粉丝。
但随着模仿者增多,他开始剑走偏锋。
把手机品牌变成“阶层符号”,竟然说出“安卓人就是低收入群体”这种话。
一边贬低国产,一边吹捧苹果、特斯拉,还大言不惭地表示麦当劳比年夜饭还强。
最离谱的是他的鄙视链话术。
连麦时必问薪资学历,直言月入五千不配跟我说话。
你以为他是把无知当个性,把歧视当潮流?
其实背后还有更现实的原因,钱。
户晨风的算盘打得很精,他可能觉察到打赏自己的多是一线城市用苹果手机的年轻中产。
于是刻意制造对立话题来吸引这类人打赏。
事实也证明,只要直播里一发生争吵,他收到的打赏就能过万。
随着赚到的越来越多,户晨风也开始变得有些偏激。
但这种赚钱方式早晚会出问题的。
9月底,随着举报量激增,户晨风的账号被全平台封禁,视频清空得一干二净。
那些曾为他打赏的粉丝作鸟兽散,只有被他吹捧过的韩国媒体发来“惋惜”成了全网的笑柄。
说到底,他不是什么“社会观察家”,只是个没底线的流量投机者。
用歧视撕裂社会,用崇洋换取打赏,这样的账号被封,纯属活该。
三位顶流网红接连翻车,看似偶然,实则必然。
他们的共同点都是将流量当作唯一追求,把社会责任抛诸脑后。
网红经济从来不是“流量至上”的野蛮生长地。
公众给的关注度,是信任而非纵容,平台给的流量红利,是机遇而非特权。
流量可以载舟,亦可覆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