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利剑玫瑰》最新的剧情中,寻亲十一年的孙律师,终于和儿子小光父子团圆。
和众多被拐的孩子不同,孙小光无疑是幸运的。养父齐德富虽然家徒四壁,但却对他视如己出;亲生爸爸孙律师更是十年如一日、满世界寻亲。
无论是孙小光,还是齐阿远,世界对这个十三岁的孩子始终温柔以待。
寻亲回家、父子相认,在这大团圆式的结局里,有一个谜题始终无法解开——十一年前,一岁多的小光是如何流落青罗镇、变身齐家人?
对于收养小光的经过,齐德富是这样对警方说的——他说,小光当年被人遗弃在青罗镇,是他把孩子从垃圾桶里捡回家的。
齐德富本就是捡废品、拾破烂的村里人,他的这番话合情合理,有一定的可能性。
然而,当打拐办的警察赶到青罗镇当地时,关于收养小光的前因后果,听到的却是完全不同的另一个版本——“阿远是在外省出生的,孩子一岁多的时候,孩子母亲就跟别人跑了,齐德富就把孩子接回了青罗镇。”
孩子只有一个,但故事却衍生出两个完全不同的版本。
在两个版本中,阿远在外省出生、是自己的亲生儿子,自然是齐德富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他之所以对着村民们撒谎,就是想编造来历、堵住悠悠众口。
但是,齐德富很清楚,阿远与自己之间,并无半点血缘关系。这一套说辞骗一骗村里人很容易,但是想骗过火眼金睛的警方,无异于痴人说梦。
毕竟,在DNA面前,一切谎言立马都会现出原型。
因此,当他找到打拐办,为儿子寻亲时,立马就换了另一套说辞——孩子是自己从垃圾桶捡的。
只是,齐德富的说法看似天衣无缝,实则漏洞百出。毕竟,人贩子拐走孩子是为了挣钱,为什么要无缘无故地扔到垃圾桶呢?
在齐德富的身上,类似这样的漏洞不是三两处。
例如,齐德富在给儿子寻亲时,反复强调要帮孩子找到“城里”的父母。假如,阿远是在青罗镇的垃圾桶里捡到的小光,他又如何知道孩子的父母是城里人?
又例如,当他要给孩子寻亲时,没有去别处、没有去县城,而是直接来到了林山市。这样目标明确、切中要害的做法,明显是因为孩子是从人贩子的手里购买的,所以他才会知道关于小光的身份信息。
正是因为小光是被拐卖的儿童,所以齐德富才会对儿子撒谎,他是从小身患重病、被亲生父母扔掉的弃婴。
故事讲到这里,你可能会问,齐德富不过是个一贫如洗的拾荒人,他有钱买一个儿子吗?
在剧中,有一处细节十分值得细品。在警方调取齐德富档案时,在他的婚姻状态一栏,赫然写着“已婚”两个字。和我们印象中的不同,齐德富娶得起媳妇、结得起婚,并不是一个穷到吃土、身无分文的村里人。
事实上,收破烂、卖废品的工作,只是不够体面,但收入比一般的农村人要高得多。齐德富有钱娶媳妇,自然也有钱买孩子。
在青罗镇,齐德富有老婆这件事情,是一件人尽皆知的事情。正是因为齐德富曾经结过婚、有过老婆,所以他才会对村民们撒谎,阿远是老婆在外地生的孩子。
世界上最高明的谎言,永远是九分真、一分假,用真实的事件来为谎言作证。因此,在现实生活中的齐德富,一定是娶过媳妇结过婚、老婆还是外地人,他的老婆一定也是跟人跑了。
用真实的背景,为虚假的谎言来着色,齐德富的解释才会有理有据,不会引起村里人的怀疑。
拨开层层迷雾,真相呼之欲出。生活在大山里的齐德富,在婚后一直想要一个儿子。
谁料,天不遂人愿,事常逆己心,人生总喜欢跟人开着并不善意的玩笑。齐德富结婚之后,还没有等到一儿半女的出生,先等来了老婆跟人跑了的消息。
此时的齐德富,已经是人到中年、四十出头,眼看着自己就要断子绝孙、齐家绝后。为了延续家族的香火,无奈之下,齐德富只能找到人贩子,花钱买来了孙小光。
这不是我原地脑补、信口开河的故事,而是剧中赤果果的暗示。
在孙小光回到林山、父子团圆之后,这起养父寻亲、温情脉脉的大戏终于圆满落幕。当时,警局的肖局长曾经说过这样一段意味深长的话,“齐德富的主动投案,体现了咱们打拐宣传工作的价值和意义,是值得鼓励的。但是齐德富违法收养的问题比较复杂,不过还是有温度的。最后,肯定会有一个公正的裁决。”
主动投案、问题复杂,局长的话潜台词多多、画外音满满,简直是直球出击、明牌开局。只要我们稍加思索就会明白,局长口中的“投案”意味着什么。
细思极恐的是,齐德富买卖人口并不是第一次。关于他的老婆,剧中看似语焉不详,实则处处暗示。在齐德富老婆的身上,有两个标签特别醒目——她是外地人、跟人跑了。
这样具有标志性的事件,一旦放入打拐的背景,我们瞬间就知道这个老婆是怎么来的。这样的故事,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山村,几乎是司空见惯的事情,数不胜数,懂得都懂。
如今,我们再看齐德富生活的村子——隐西村。编剧以这样隐晦的方式告诉我们,在这个穷乡僻壤的山村里,隐藏着太多不可言说的东西。
瑞成县、隐西村,你品,你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