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第一次被《侏罗纪公园》系列震撼,是那只霸王龙冲破迷雾,仰天咆哮的瞬间。
当时,我就像被施了定身咒,目光完全被屏幕吸引,心里只剩一个念头:原来恐龙还能以这样的方式 “复活”!
此后,那些或凶猛、或温顺的恐龙形象,便在我心中种下了对史前世界无限遐想的种子。
如今,这个系列的最新作品《侏罗纪世界:重生》上映,它能否延续前作的辉煌,还是会打破观众的期待?
《侏罗纪世界:重生》上映首日便展现出强大的票房号召力,以 7100 多万的票房成绩强势夺冠 ,创下今年进口片最高首日成绩,这一数字差不多是《碟中谍 8》首日(3864.8 万)的两倍。
在香港地区,7 月 1 日开画劲收 465 万港元,打破了 2025 年好莱坞电影开画票房第一、2025 年好莱坞电影单日票房第一等多项纪录,在系列电影中开画票房也位列第三,仅次于《侏罗纪世界》和《侏罗纪世界:殒落王国》,还超越了导演加里斯・爱德华斯以往作品的开画成绩。这样的首日表现,无疑让人们对它后续的票房走势充满期待。
回顾《侏罗纪世界》三部曲,2015 年上映的《侏罗纪世界》全球票房高达 16.40 亿美元,其中北美院线占 6.53 亿美元,中国内地院线拿下了 1.97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14.18 亿 )的票房,首日票房 1 亿人民币。
2018 年的《侏罗纪世界 2》全球票房为 12.85 亿美元,中国内地票房 2.36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16.95 亿) ,首日票房 2.02 亿人民币。
2022 年的《侏罗纪世界 3》全球票房 9.87 亿美元,中国内地票房 1.45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10.59 亿) ,首日票房 9523 万人民币。
再往前看,1993 年的《侏罗纪公园》开启了这个恐龙系列的辉煌,后续几部前作也都在票房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与《侏罗纪世界》三部曲共同构建起了庞大的票房版图。
对比之下,《侏罗纪世界:重生》虽然首日票房成绩突出,但和系列中表现最为亮眼的前作相比,还是存在一定差距,比如和《侏罗纪世界 3》的首日票房相比,就直接缩水了四分之一。
从票房数据可以看出,《侏罗纪世界》系列一直以来都有着稳定且强大的观众基础,即使是表现相对较弱的《侏罗纪世界 3》,全球票房也接近 10 亿美元。
《侏罗纪世界:重生》首日的高票房,一方面得益于系列 IP 的强大影响力,多年来积累的粉丝对新作充满期待;另一方面,影片前期的宣传推广也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
在风格上,《侏罗纪世界:重生》与前三部作品有着明显的差异。
前三部作品,尤其是《侏罗纪世界》三部曲,在一定程度上偏向于动作冒险与商业娱乐,注重恐龙带来的视觉奇观以及人类角色之间的冲突与协作,其中不乏一些轻松幽默的元素,使得整体氛围相对较为明快。
比如在《侏罗纪世界》中,主角欧文与迅猛龙之间建立起的奇妙情感联系,甚至让迅猛龙在关键时刻帮助人类对抗更强大的恐龙威胁,这种情节设定虽然增加了故事的趣味性,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恐龙本身的恐怖感。
而《重生》则大胆地抛弃了这些轻松元素,重新唤起了早期 “公园” 系列的惊悚感。
导演加里斯・爱德华斯深谙 “未知即恐怖” 的真谛,舍弃了泛滥的 CGI 轰炸,转而用声音调度与空间压迫感构建心理惊悚。沧龙游弋时船舱底部的低频震动、棘龙登陆前泥滩上悄然蔓延的水纹、霸王龙沉入河面后死寂的 3 秒空白,这些留白迫使观众调动原始想象力,让恐惧在颅内自我增殖。
终局 “畸王龙雾中猎杀” 堪称经典,直升机残焰映照出扭曲的六肢轮廓,浓雾如幕布般遮蔽巨兽全貌,仅以剪影与嘶吼宣告毁灭降临,这一刻,仿佛让观众回到了 30 年前初见霸王龙时的那种心跳时刻 。
在制作技术方面,《重生》采用了实景与 CG 结合的方式。
为了给观众带来更加真实的体验,影片 70% 的场景采用了实景拍摄,剧组前往泰国雨林、马耳他废墟等地进行取景。
这种实景拍摄搭配 CG 特效的方式,极大地增强了影片的沉浸感,让观众仿佛置身于恐龙横行的世界之中。
斯嘉丽・约翰逊在拍摄过程中拒绝使用替身,亲自出演攀岩、潜水等戏份,进一步增强了动作场面的真实感 。
在恐龙的设计上,《重生》也下足了功夫。不仅有经典恐龙的升级,如霸王龙新增了游泳能力,沧龙与棘龙形成了共生猎杀关系,还引入了多种新物种。
蝠翼迅猛龙融合了蝙蝠基因,拥有独特的外观和飞行能力;体长 40 米的泰坦巨龙,以其巨大的体型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鹰角龙则凭借可爱的外形成为影片中的萌宠担当。终极 BOSS 畸王龙更是惊艳全场。
但《侏罗纪世界:重生》的剧情存在一些明显的硬伤。
故事设定在《侏罗纪世界 3》的五年后,地球大部分生态不适合恐龙生存,仅存的恐龙生活在赤道附近环境类似史前的区域,成为人类禁区。
然而,为了获取三种恐龙体内能治疗人类心脏疾病的关键成分,一支精英小队深入孤岛。
这个剧情设定本身就缺乏新意,而且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充满了各种套路。
比如,小队在获取 DNA 样本时,基本就是一路躲避恐龙攻击,没有太多令人眼前一亮的情节转折。
在剧情的合理性上,也存在不少问题。电影中,一些情节的发展过于牵强,让人难以信服。
例如,士力架包装纸被吸进通风口就能搞垮整个实验室,这样的情节实在是太过低智,完全不符合逻辑 。
而且,影片中的对白空洞,笑料包袱也完全不响,只要没有恐龙的场景,就显得寡淡如水,让人昏昏欲睡。
在一部以恐龙为卖点的电影中,文戏如此拖沓,无疑会让观众的观影体验大打折扣。
在角色塑造方面,《重生》也存在不足。除了几位主演,其他配角的形象都比较单薄,感觉只是为了推动剧情而存在。
以片中出海遇险的一家四口为例,他们原本可以代表观众的视角切入故事,从普通人的视角展现任务小队的专业和恐龙岛的危险莫测。
然而,电影却选择让他们脱离主角团,在恐龙集体降智的新手模式下,体验全员生还的待遇。
遇上他们的恐龙都像是在玩木头人,一家四口躲在岩石后面时,比岩石高几倍的霸王龙硬是不踏过去,隔着石头空咬了几口,没咬到就转头走了。
这样的情节安排,不仅让这一家四口的角色显得多余,也削弱了电影的紧张感和真实感。
主角团的角色塑造同样存在问题。斯嘉丽・约翰逊饰演的佐拉,作为类似雇佣兵的现场行动专家,理论上应该精通格斗、野外生存和武器使用等技能。但在影片中,她并无令人印象深刻的动作场面,海上沧龙抽血等几场重点戏,也都没怎么拍出她的高光表现。而且,佐拉从一心为钱办事,到最后无偿奉献的人物转变也十分突兀,缺乏足够的铺垫,让人难以理解她的行为动机。
回顾《侏罗纪公园》系列,其剧情和角色塑造都有可圈可点之处。
在《侏罗纪公园》中,故事围绕着利用基因技术复活恐龙的主题公园展开,由于技术失控引发了一系列恐怖事件。
电影不仅有精妙的剧情,还通过出色的演员阵容,塑造了许多令人难忘的角色。比如山姆・尼尔饰演的古生物学家艾伦・格兰特,他对恐龙的深厚领悟以及对人类所创造科技的警惕性,都被演绎得十分到位;杰夫・高布伦饰演的伊恩・马尔科姆,作为学说物理学家,以其魅力四溢的形象和对公园科学与伦理难题的发声,成为影片的一大亮点,他的幽默感和哲学思考也为角色增色不少。
《侏罗纪世界》系列同样在剧情和角色上有着独特的魅力。
女主克莱尔继承了前作中女性角色的坚韧与力量,她在勇敢之余更崇尚对生命的关怀,即便面对的是恐龙。而
欧文与迅猛龙之间建立起的奇妙情感联系,也为故事增添了不少温情与趣味。
这些角色性格鲜明,行为动机合理,能够让观众产生强烈的共鸣。
相比之下,《侏罗纪世界:重生》的剧情显得老套、缺乏新意,角色塑造也不够丰满,行为动机常常让人难以捉摸。
这使得影片在与前作的对比中,显得黯然失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