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娜最近又上热搜了,这次不是因为模仿谁,也不是因为“杰哥”,而是因为她两天飞两地录节目,还一口气爬了200米山坡,被网友盛赞“体力惊人”。乍一看,这简直就是娱乐圈的“劳模标兵”,但仔细想想,44岁的女艺人还能这么拼,到底是敬业,还是行业畸形竞争的缩影?
要知道,谢娜的“拼命”可不是新鲜事。她曾自曝刚入行时连轴转三个月,白天拍戏晚上排练,忙到“三个月没沾过床”,最后还落下了胃病。听起来很励志,但细思极恐——这哪是奋斗史?分明是“职场PUA”的完美案例啊!
更讽刺的是,这种“拼命”模式在娱乐圈似乎成了某种“政治正确”。谢娜曾在《妻子的浪漫旅行》里展现惊人登山能力,被调侃“属猴的”,但节目组有没有想过,如果她当时真的累到摔下山,热搜会怎么写?“谢娜录节目意外受伤,艺人高强度工作再引争议”?
谢娜的“精力旺盛”,某种程度上也是娱乐圈的生存法则。毕竟,自从《快本》停播后,她的资源肉眼可见地缩水,从芒果台“一姐”沦落到靠社交平台刷存在感。如今频繁接综艺、高强度赶场,很难不让人怀疑——她是不是在拼命证明自己“还有市场”?
但问题是,这种“拼命”真的能换来观众认可吗?当年她在《快本》的“装疯卖傻”风格已经被批浅薄,如今即便再拼体力,观众也未必买账。就像网友说的:“以前是‘没有谢娜不看快本’,现在是‘快本没有谢娜更好看’。”
更魔幻的是,谢娜的“拼命”似乎成了一种行业标杆,让其他艺人不得不跟上。比如某综艺里,她带着保温杯、蒲扇、防晒衣“三件套”录节目,被赞“养生达人”,但换个角度想——这不就是中年打工人的“续命套餐”吗?连明星都要靠这些硬撑,普通人岂不是更惨?
谢娜的故事,本质上是一场“内卷式成功学”的表演。她拼命工作、透支健康,最后换来的是观众的短暂惊叹,而非长久尊重。就像她曾在采访中说:“如果当初没有这么拼,也不会有今天的自己。” 但今天的她,真的比从前更受欢迎吗?
更可笑的是,这种“拼命”还被包装成“正能量”。网友夸她“体力好”,却没人问:“为什么44岁的女艺人还要这么拼?”难道娱乐圈的生存法则就是“卷到猝死边缘才算赢”?
或许,谢娜该学的不是如何更拼,而是如何“聪明地拼”。毕竟,真正的职业成长,不是靠“三个月不沾床”,而是靠业务能力的提升。否则,再多的“铁人三项”热搜,也掩盖不了“被市场淘汰”的焦虑。
谢娜的“拼命”,是娱乐圈内卷的缩影,也是职场人的现实写照。但真正的“敬业”,不该以健康为代价,更不该成为行业PUA的遮羞布。下次再看到“谢娜精力真旺盛”的热搜,我们或许该问一句:“这是值得夸赞的励志,还是该反思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