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瑞璇)近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涉外法治研究院和法学院共同举办《中国涉外法治发展报告(2024)》发布会。
该校党委书记黄宝印在发言中表示,《中国涉外法治发展报告(2024)》主要从立法、执法、司法、法律服务和法治研究等方面总结了中国涉外法治的新进展,助力构建中国自主的涉外法治学术体系。
“最高人民法院民四庭的涉外法治工作要做到为涉外法治建设提供智慧支持,积极为推进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工作谋篇布局,优化协同培养机制。”最高人民法院民四庭副庭长王海峰在致辞中说。
商务部条约法律司二级巡视员王蔷就涉外法治工作发展的重要意义、商务领域法治工作面临的挑战以及加强与学界交流互动三个方面分享了商务领域涉外法治工作的体会。王蔷表示,涉外法治一端连着国内法治,一端连着国际法治,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是我国走向世界以负责任大国参与国际事务的重要环节,也是推动形成公正、合理、透明的国际规则体系、推进全球治理正向变革的基础支撑。
中国法学会国际经济法学研究会会长、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法研究所所长沈四宝在总结发言中提出几点建议,他表示,报告需持续深耕并提升质量,聚焦外国法律研究以应对制裁与新挑战,加强预测性分析;人才培养需结合国内国际法律,培养“三会”复合型涉外法治人才,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推进法商融合,使法律切实服务商业实践;研究需与时俱进,精准把握国际形势,平衡处理问题之“势”与“度”;报告应突出理论优先,以涉外法治理论指导涉外法治实践。
据了解,本年度报告涵盖“一带一路”涉外法治发展、中国数据治理涉外法治发展、营商环境法治发展、对外交往法治、反制裁法治发展、出口管制法治发展、对外贸易法治发展、涉外投资法治发展、涉外金融法治发展、反垄断涉外法治发展、涉外知识产权法治发展、国际商法法治发展、海商海事法治发展、国际商事争议解决法治发展等14个章节内容,从参与全球治理、立法、执法、司法、法律服务和法学研究等方面展现了我国涉外法治发展的相关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