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北京4月2日电(记者 安俐)近日,“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创造:莫言戏剧文学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英东学术会堂召开。戏剧文学是莫言创作的重要一翼,其中重要的作品有《我们的荆轲》《霸王别姬》《酒香》《锦衣》《鳄鱼》等,部分作品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央华戏剧等承演,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
莫言戏剧文学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中国青年网记者安俐 摄
本次研讨会由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中国作家协会外联部、浙江文艺出版社联合主办。来自国内学界、出版界、戏剧界的专家,来自中国、美国、英国、罗马尼亚、土耳其、墨西哥、塞尔维亚等国家的70余名学者,以及来自美国威廉姆斯大学的学生,北京大学燕京学堂和南京大学-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的外国留学生,齐聚北京师范大学,围绕莫言的戏剧文学创作进行了深入地交流与研讨。
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康震在开幕式上指出,莫言从2001年《霸王别姬》获曹禺文学奖到2024年《鳄鱼》全国巡演,其创作始终与新时代中国文化复兴同频共振,既是个人突破,亦是中国文学参与全球对话的实践。他同时也充分肯定了北师大国际写作中心的文学教育,高度评价近年以莫言、余华、苏童、欧阳江河、西川等作家为代表的学者在文学创作方面所取得的可喜成果。
中国作协副主席邱华栋盛赞莫言融合戏曲与戏剧的探索,以戏剧思维拓展文学边界,呼应契诃夫等世界文豪,并援引希腊戏剧家观点,强调戏剧应直面生态、人性等时代命题。希望中外学者共探其剧作艺术价值,以及对文学与戏剧复兴的启示。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王立军在会上表示,《我们的荆轲》《鳄鱼》等戏剧作品对于学生创作和舞台展现都产生了强大的推力。希望研讨会能够充分发掘莫言创作的奥秘。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主任莫言介绍了自己的创作经验并答谢。他认为中国的古典小说里面包含了很多戏剧技巧,传统小说的看家本事就叫白描,靠人物的语言和动作行为表现人物,这些元素搬上舞台就是话剧。他提出了“讨论小说也同样不能忽略小说的戏剧性,讨论戏剧也必须关注戏剧的文学性”的观点。
值得一提的是,莫言在发言中还提到了近期热播的电视剧《北上》,该部电视剧根据《人民文学》杂志主编徐则臣创作的长篇小说《北上》改编。莫言认为《北上》吸引人的原因,就是它有强烈的戏剧性。很多在生活中不会发生的事情,在戏剧中出现就很合理,可谓无巧不成书。
在研讨会上,著名文学评论家、沈阳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孟繁华指出,莫言戏剧以“文无定法”挑战传统规范,如《鳄鱼》结尾三千字独白以实验性手法打破线性叙事,形成西方“陌生化”与中国传统创作观的融合。北京大学教授陈晓明提炼了莫言剧作三大核心:历史感(源于对同时代社会症候的捕捉)、生活感(依托人性复杂性的深度刻画)、文学性(历史与现实的哲学升华)。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程光炜强调了莫言作品的“假定性”特质——通过虚构逻辑将荒诞转化为真实,如《檀香刑》以酷刑重构历史寓言,研究者需结合回忆录、书信等材料还原创作语境。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徐可认为,莫言戏剧扎根民间戏曲,如《檀香刑》以“戏中戏”激活高密茂腔的叙事结构,将荒诞象征转化为现代语言,实现文化血脉延续与史诗性创新。作家李洱将《我们的荆轲》视为莫言戏剧成熟的标志,认为其人物关系、对话模式及间离效果奠定了莫言后续创作基调。
据了解,“莫言戏剧文学国际研讨会”是“2025年北京师范大学戏剧文化周”系列活动的一部分。“2025年北京师范大学戏剧文化周”从2025年3月28日起,持续一周,其他活动包括:“戏剧研讨公开课:莫言《蛙》的小说及剧场想象”“戏剧·人生·写作:莫言老师对话威廉姆斯大学师生”“中国当代文学‘新经典’校园戏剧工程演出:莫言《我们的荆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