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请就位3》自开播以来,热度持续攀升,成为年度话题综艺之一,并在“哪吒”话题的热潮中成功抢占了流量。然而,这场通过“黑红”博取关注的节目,背后却掩盖着更多深刻的问题。以“整顿内娱”为名,它究竟能为行业带来什么实质性的改变,还是仅仅制造了话题和噱头?
节目初期,金巧巧因迟到被严厉斥责,杨晓培直言不讳地问她“你昨天晚上干嘛去了?”这一开场方式,毫无疑问是演技类综艺的传统套路,旨在通过演员的失误来暗示其职业道德的缺失。接着,节目还提出了一些更具争议性的问题,“谁整过容?”“演过低分作品?”以及“没有代表作?”这些问题迅速让在场的学员们陷入窘境,同时也展现了当前内娱演员生态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
而节目背后所体现的“整顿内娱”的大旗,似乎无法掩饰其中的套路与局限。从开播以来的演员名单来看,节目的“黑红”策略已经显露无疑。姚笛、徐开骋等曾因绯闻而备受关注的演员,以及杨子、孙丞潇等话题人物的加入,无疑为节目增添了不少眼球效应。许多评论也不禁发问:“现在演员的门槛就这么低了吗?”然而,节目中设定的选拔标准,并不能与行业的实际要求划等号,反而更像是借助话题性和公众关注度来选择参赛者。这种做法是否能够为行业带来正向变化,值得深思。
节目中的一系列表演环节也再次呈现出一种熟悉的“灾难”场面。面对一群大多来自三大院校的演员,是否真的存在无法完成基本表演任务的情况?实际上,如果学员们能在导师指导下找回初心,这些“灾难场面”也许只是短期内的挑战。无论如何,这些环节的背后似乎都在印证着节目想要呈现的“演员行业的种种弊病”。
这种套路化、同质化的内容显然已经成为节目的主旋律。每一季都在重复上一季的格式和话题,是否仍然适应当下行业的需求?以演员为主题的“黑红”节目,究竟是为了揭示行业问题,还是为了制造娱乐圈的刻板印象,刺激观众的情绪?
过去的演技类综艺,确实曾为行业带来一定的正面效应。一方面,它让一些有才华的演员得到了更多曝光,如周一围、辛芷蕾等,他们通过参与综艺后,获得了更好的资源和角色。另一方面,这类综艺也曾为行业带来了反思的契机,促使行业对演员职业素养、选拔机制等问题进行自省。
然而,今天的情况却有所不同。在经历了流量经济和内容逐渐饱和的市场后,行业面临的问题已经发生了转变。如今,演员的选拔标准更为严格,流量演员的掌控力逐渐减弱,好的演员能够脱颖而出。而且,行业也逐渐朝着更为成熟的方向发展,演员的角色塑造能力成为剧组的重要要求。这意味着,演员是否具备基本的职业素养,已经不再是最为紧迫的问题。
在这种背景下,继续依赖演员的“黑红”话题进行综艺制作,无疑有些脱节。参与节目的学员们,不仅有许多并非真正演员的投机者,也有不少是为了博取流量和眼球而参与的非专业人士。面对如此情形,这类综艺的行业价值逐渐丧失,而更多的是为了流量和噱头。
事实上,近年来,行业的变革已经在悄然发生。根据调查,超过六成的观众认为国剧的品质已有所提升,许多优秀剧集的推出,也标志着行业内容的升级。从2019年到2021年,行业内容不断优化,观众对剧集的要求也逐步提高。然而,市场目前仍处于调整期,制作质量虽然有所提升,但更多的深层次问题仍待解决。
综艺节目或许能够在短期内制造话题、吸引眼球,但它能否真正为行业带来变革,依旧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在如今这个充满挑战的环境中,行业更多的是需要注重根本性的变化,而非仅仅通过话题性节目来做表面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