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上娱乐网 花上娱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娱乐头条 »

原创 《四喜》最差演技出来了:五官乱飞不要紧,“综艺咖”也被带进组

又是童瑶吗?她一抬眼,我就知道泪水已经在眼眶中打转,但却怎么也掉不到我的心里。弹幕刷屏的同时,央视八套的收视率却稳步上升,突破3的数字像是给剧组发了红包,也顺带给演员们贴上了标签:演得不行?那就烂在热搜第一的位置,谁也逃不掉。

岳红一出场,小区的广场舞天团顿时给她点了个大大的赞:这婆婆的势利劲儿,简直像个带蒜味的骂人高手,掐着腰喊骂的姿态,和楼下卖菜的大姐一模一样,眼袋都能演出来。蒋欣也没有掉链子,她把“职场妈妈”这一角色拆得透彻——白天开会,拿着方案,晚上回家拿锅铲,肩膀一高一低,全部是生活带来的真性状。观众一边吐槽一边看,归根结底,他们只是想看到“像自己”的那一面。

可一到童瑶,画面仿佛突然静止。她的“高知清冷女主”再次亮相,耳环似曾相识:右边一颗珍珠,左边一颗倔强。套路简直太容易模仿:先抿嘴,再眨眼,最后45度仰望天空——情感波动就像PPT动画,一帧一帧缓慢展开,连泪珠都精准地卡在每个点上。私下里,表演老师也忍不住吐槽:她似乎把“顾佳”复制粘贴到了这部剧,换个剧名,重复再用。观众不是傻子,三次以上的情节就能背下来,谁还会陪你第八次心碎?

许娣的“薛甄珠式”表现也没逃过批评。骂儿子时拍大腿,骂儿媳时翻白眼,声音吼得震耳欲聋,弄得邻里都想报警。有人觉得她“鲜活”,可是更多的年轻观众直接调成静音:“我妈都不这样闹,像小品一样。”老戏骨的舒适圈,看似是护城河,实际上已经被短视频剪辑给扒光了——同款表情包铺天盖地,角色还在,可已成了表情包本人。

黄明昊的表现最具争议,一出现弹幕瞬间变成了吐槽大会:“他是把综艺MC带到了产房?”“那种嘶吼式哭戏,我以为要打出广告:广告过后更精彩。”更让人心痛的是,数据更为扎心:20档综艺,三部戏,平均每个角色都游走在“过度用力”和“毫无力道”的边缘。表演课的老师一语道破天机:综艺要求“秒抛梗”,影视剧需要“藏情绪”,一个靠外放,一个靠内敛,混合使用就是让观众出戏。前有《小巷人家》的范丞丞,后有《王牌部队》的另一位爱豆,翻车的姿势都像是复制粘贴:流量来了,口碑没了,只剩下粉丝在控评中洗白。

中国传媒大学的一份报告更加直言不讳——近三年来,带着综艺常驻标签的小生小花们,剧集评分平均低了1.5分。1.5分看似不多,却足以将6.5的分数拉低至5,正好踩碎了“及格线”。平台认钱,剧组认流量,最终受害的还是观众:点开一部都市情感剧,首先迎来的是一堆热搜,接着是满屏的“表情包演技”,最后只剩下自己强行加弹幕,才不会睡着。

有人说:给新人一些时间。可观众又能如何?会员费年年涨,他们只想下班躺平看部好剧,结果却成了“陪太子读书”,谁能不心烦?老戏骨李幼斌曾说:“演员的本职是演戏,不是演热搜。”综艺可以刷脸,但刷多了,脸也就磨成平面——回到镜头前,观众只会看到你上周在密室闯关时的傻笑,谁还信你能在产房里落泪?

说到底,市场急,演员更急。拍一部戏三个月,上一档综艺十天,钱到手,热度也有了,谁还会苦哈哈地磨剧本?但潮水退得也快——《四喜》收视再高,豆瓣小组里的“弃剧”贴子立刻拔高;童瑶的超话粉丝默默爬墙;黄明昊的新歌评论区,前排全是“回去唱跳吧”。观众翻脸,真比换遥控器电池还要快。

要想破局?方法老套却仍然管用:第一,把“重复角色”当作红灯警告。童瑶该接点完全不同的角色,比如邋遢的村妇或者反派杀手,摘掉精致的耳环,打破观众对她的“熟悉感”。第二,综艺刷脸要“限量”,一年两档已经足够,留一些神秘感,不要让笑点都在综艺中消耗殆尽。第三,剧组别再迷信“流量安全牌”。小成本的《开端》能大火,靠的是剧本和合适的演员,而不是热搜预定。平台把钱分一些给表演指导、编剧工作坊,比买十个热搜耐用。第四,观众也别心软。评分、弹幕、二创剪辑,都是对行业的“实时质检”。吐槽并不是黑,而是救——救下一部剧的钱,别再砸进同一个坑里。

《四喜》的悲喜,也让国产剧现了形:收视与口碑,终于不再并驾齐驱。数字再好看,脸却打肿。下一次,当制片方再次递出“综艺咖 安全牌女主”的套餐时,希望他们能记住这一波的骂声——观众并非不愿给新人机会,而是不想为同一套PPT,第八次买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花上娱乐网 » 原创 《四喜》最差演技出来了:五官乱飞不要紧,“综艺咖”也被带进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