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沈阳晚报)
转自:沈阳晚报

本报讯(沈阳晚报、沈阳发布客户端记者杨博)近日,第二十一届中美电影节在美国洛杉矶举行。由中共沈阳市委宣传部策划,沈阳盛景映向影业与博纳影业等单位联合出品的纪录电影《漫画与刺刀》在此次电影节上首次亮相并斩获“国际和平贡献奖”。影片由美国著名导演理查德·安德森与中国年轻导演王崑琳等联袂执导,历时十五载精心打磨,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厚的历史底蕴,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献上了一份极具价值的影像档案。
影片聚焦二战末期一段尘封的历史。影片镜头对准了侵华日军在沈阳设立的“奉天俘虏收容所”——这座二战期间规模最大、关押高级别盟军战俘最多的战俘营之一。这里曾关押过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的2000余名战俘,他们在刺刀的威逼下承受着非人的苦难。在日军严禁文字记录的高压环境中,一些具有绘画天赋的战俘,冒着生命危险,用一幅幅漫画偷偷记录了当时的悲惨遭遇与日军的暴行。这些“漫画”成为揭露历史真相的独特“罪证”。
作为一部具有国际视野的纪录电影,制作团队跨越太平洋,累计耗时十五年进行创作。主创人员远赴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地,广泛采集了包括盟军战俘、家属后代、历史学者、亲身经历者在内的珍贵口述史料,并大量运用历史影像、情景动画与实地访谈,通过“文物实证”与“国际视角”相结合的方式,多维叙事。
十年前,导演安德森走访了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经过十年的沉淀与酝酿,2025年6月,导演安德森带着战俘老兵罗德里格斯的儿子斯蒂芬和孙女金吉重返沈阳,展开跨越半个世纪的心灵回访。影片通过三条线索展开:后代回访中,战俘后代亲临遗址感受历史;历史再现环节,依托战俘约翰·莫斯利等人的漫画原稿,结合动画技术,真实重构了战俘们在极端困境下的生活;访谈部分则通过战俘及历史学者的讲述,再现历史的真相。中美两国导演的深度合作,不仅确保了史实的严谨性,更赋予了影片强大的跨文化传播力,记录了中美两国人民深厚的友谊。
影片在此次中美电影节获奖,是其国际旅程的成功启航,也证明了其作为历史纪录片所具有的非凡艺术价值与现实意义。
出品方表示,值此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隆重推出这部影片,旨在以史为鉴,呼唤和平。影片不仅揭露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残暴罪行,更歌颂了人性的坚韧、正义的伟大以及中国人民在苦难岁月中展现出的人道主义精神。它的上映,必将为全球观众理解这段共同历史提供一个全新而深刻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