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重庆11月10日电 题:10年33项首创!中新合作打造互联互通“金名片”
新华社记者 赵宇飞、李晓婷、伍鲲鹏
10年间签约政府和商业合作项目347个、金额达260亿美元,累计跨境融资金额217亿美元,探索形成33项具有首创性、高辨识度的制度型开放成果!
11月10日,重庆发布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实施10周年“成绩单”。这一合作模式以无形的服务与“联通”,打破有形的“壁垒”,让更多地区人民共享发展红利。
10年来,双方聚焦打造制度型开放样本,33项首创性制度型开放成果涵盖金融、物流、信息、航空、农业等多个领域,推动规则标准衔接,相关成果推广至全国多地。
“中新互联互通项目不仅是中新共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项目,更成为西部内陆地区‘走出去’的重要平台,在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发挥了独特作用。”商务部亚洲司副司长李岸说。
作为中国与新加坡继中新苏州工业园、天津生态城之后的第三个政府间合作项目,中新互联互通项目“亮”在哪?
李岸说:“从苏州的一座‘工业园’,到天津的一座‘生态城’,再到重庆的‘互联互通’,中新合作呈现出与时俱进的鲜明特征。其中,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呈现三方面特点:合作模式聚焦‘互联互通’、辐射范围侧重‘带动西部’、合作内涵突出‘制度创新’。”
“中新互联互通项目突破了传统产业园区开发合作模式,深化了中新政府间合作项目的内涵。”重庆市商务委主任、重庆市中新示范项目管理局局长章勇武说,项目以重庆为运营中心,不受地域限制,规划之初就明确“服务西部”的定位。
一个个“看得见摸得着”的投资项目依次落地——
当夜色笼罩两江,新加坡在华最大投资项目重庆来福士的璀璨灯幕次第亮起,与洪崖洞、千厮门大桥的夜景相融,共同勾勒出重庆夜间天际线的核心坐标。如今,重庆来福士既是新加坡企业在重庆的集聚地,更是让万千游客流连忘返的“城市封面”。
重庆首家外商独资综合性国际医院莱佛士医院、重庆汉海海洋公园、中新(重庆)多式联运示范基地、新加坡捷开依保税物流仓储项目……中新企业在双向投资合作中携手共赢。
一条条跨区域、跨国界的要素流动通道接连打通——
落地亚洲首个奥特莱斯不动产投资信托,绿色跨境债券、数字人民币跨境结算试点等新业态新模式率先开展……中新跨境投融资通道让企业降本增效,服务西部企业100余家,中新金融合作落地的“首创首单”业务规模超30亿美元。
渝新空中走廊为中新两国及周边地区经贸往来提供了更便捷的空中通道。渝新航线从最初每周5班加密至每周24班,“随来随走”航班波次基本形成。今年1至10月,渝新航班起降架次超1900架次,同比增长20.2%。
走进位于重庆解放碑商圈的陆海新通道国际消费中心,映入眼帘的是拥有统一“陆海优品”品牌的特色商品,云南鲜花、青海土豆、重庆柑橘、甘肃洋葱等特色产品通过陆海新通道快捷走出国门。截至10月底,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集装箱年发运量已超100万标箱,通达127个国家和地区的581个港口。
双方建成中新“数据高铁”——中新(重庆)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建立数据跨境流动合作机制,将跨境数据传输效率提升3倍以上,面向四川、贵州、广西、云南等省份共享共用通道。
一朵朵“民心相通”的合作之“花”竞相绽放——
今年7月,鹏瑞利重庆东站国际医疗综合体项目开工建设,项目涵盖医疗、适老化公寓、医疗办公等业态,将打造成为中新合作示范国际社区。
新加坡国立大学在重庆市两江新区设立重庆研究院,引入新加坡的科研资源和教育体系,累计孵化科创企业45家、培养博士103人。
常态化举办“新加坡·重庆周”“重庆·新加坡体验周”、中新金融峰会;新加坡国际化诊疗技术服务川渝市民超20万人次;2024年渝新往来人次较2015年增长5倍。
跨越山海,硕果为证!未来,中新互联互通项目这张“金名片”将促进更多领域、更多项目提档升级,推动合作在更高起点上向着更高水平、更高标准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