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上娱乐网 花上娱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娱乐头条 »

明明自己半瓶水,还敢冒充“资深导师”,这些“大师”别把人笑死

文|辣辣

最近刷综艺时总忍不住想问:现在导师的门槛是不是太低了?无论是音乐竞演还是演员选拔,节目组不请几位“资深导师”坐镇似乎就缺了味儿。可这些频频亮相的导师们,真的担得起“资深”二字吗?

当镜头扫过那些对选手侃侃而谈的导师席,不少观众心里都在打鼓:有些人的代表作还没选手多,资历还没嘉宾深,怎么就好意思稳坐导师席指点江山?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那些年让我们目瞪口呆的“资深导师”。

乐坛点评界的“迷惑行为大赏”

首先要说的是音乐综艺里的怪现象。大家发现没?真正称得上殿堂级的歌手,要么在筹备世界巡演,要么在录音室打磨新专,根本无暇参与这些带着剧本的综艺盛宴。想想张杰的“未·LIVE”巡演场场爆满,刘德华年过六十仍坚持打磨每场演出——这才是对音乐的敬畏。

反观某些导师,代表作还停留在十多年前。杨坤就是典型例子,当年一首《无所谓》确实唱进无数人心坎。可这些年来,新作品水花不大,导师椅却坐得越来越稳。更让人不解的是,他对同行前辈的点评总是充满火药味。

最让人记忆犹新的是他对刀郎的评价。2004年某次节目上,主持人让他聊聊刀郎的音乐,他竟反问:“他有音乐吗?”甚至断言刀郎让流行乐倒退十五年。时过境迁,如今刀郎带着《山歌寥哉》再度封神,而当年大放厥词的导师,反倒渐渐消失在公众视野。

这还没完。在某次直播中,他居然对着刘德华指指点点:“刘德华算不上真正歌手,全靠演员身份带热度。”这话立即引发全网哗然。要知道华仔出道四十载,《冰雨》《忘情水》等金曲传唱度碾压多少专业歌手?更别提他在红馆连开20场的实力。

新生代导师的“自信暴击”

如果说前辈导师是资历存疑,那新生代导师就更是让人摸不着头脑。华晨宇在《明日之子》当评委时,对刚唱完《消愁》的毛不易抛出暴击:“我从未对你抱有过期待。”全场瞬间凝固——这首让薛之谦当场抢人、播放量破亿的金曲,在他眼里竟如此不堪?

更戏剧的是,李诞后来在节目里灵魂发问:“华晨宇自己有多少首像《消愁》这样出圈的歌?”观众心里都清楚,毛不易这些年来靠《平凡的一天》《无名的人》等作品稳扎稳打,而执着于实验性音乐的华晨宇,作品传唱度始终是硬伤。

跨界导师的“水土不服”

最让人啼笑皆非的当属章子怡的跨界。2013年她以音乐导师身份亮相《中国最强音》,消息一出全网哗然。国际影后确实演技封神,《一代宗师》里每个眼神都是戏,但音乐领域她完全是个门外汉啊!难道因为丈夫汪峰是摇滚巨星,就能无师自通?

果不其然,节目里她的点评永远在“情绪很打动人”“故事感很强”之间打转,就是说不出了所以然。那英的调侃一针见血:“她就是个颜值担当。”明褒实贬地道破了跨界导师的尴尬——隔行如隔山,影后光环在专业领域毫无用处。

导师乱象背后的思考

看着这些魔幻现实主义的导师现场,不禁想起《霸王别姬》里那句台词:“人得自个儿成全自个儿。”导师二字本应是行业标杆,现在却成了某些人维持曝光度的跳板。当章子怡对着歌手谈共鸣,华晨宇评价创作深度时,他们可曾想过:自己的专业储备真的配得上这个位置吗?

观众的眼睛永远是雪亮的。杨坤点评刀郎时不会想到,十几年后网友会用“坤无言,坤无语”玩梗反讽;华晨宇否定毛不易时也预料不到,当年那个腼腆男孩会成为OST霸主。时间终究会证明,真正的实力从来不需要通过贬低他人来彰显。

或许该给综艺节目提个醒:与其堆砌明星导师制造话题,不如认真打磨内容。毕竟《声生不息》没有导师只有音乐顾问,《乐队的夏天》靠专业乐评人一样引爆收视。当观众开始用倍速播放导师点评时,这个角色的公信力早已岌岌可危。

说到这里不禁好奇,在座各位记忆中,还有哪些导师让你如坐针毡、如鲠在喉?不妨在评论区留下你的“宝藏导师”名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花上娱乐网 » 明明自己半瓶水,还敢冒充“资深导师”,这些“大师”别把人笑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