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11 月 8 日,TVB “御用看更” 陈勉良在接受采访时的一句话,打破了影视圈的平静:“凌汉不在了!他走了起码 5 年,那时在化妆间听到消息。” 这则迟来的死讯如同一把钥匙,打开了观众尘封的记忆 —— 那些在《唐伯虎点秋香》《射雕英雄传》里鲜活的面孔,那些藏在剧情褶皱里的生动配角,瞬间从岁月深处浮现。社交平台上,“小时候看他的戏长大”“一个时代真的过去了” 的感慨刷屏,人们突然发现,这位参演过 200 多部作品的老戏骨,早已在无人知晓时悄然落幕。

1930 年出生于河南原武的凌汉,在风云年代南下香港,于上世纪 50 年代叩开邵氏影业的大门。最初以编剧身份立足的他,用 13 部剧本为香港影视埋下根基,《雪花神剑》《蜜月风波》等作品既显文字功底,更藏对故事架构的深刻理解。这段幕后经历成为他的 “表演预科班”:对角色心理的精准把握、对剧情节奏的敏锐感知,都为日后转型埋下伏笔。

命运的转折让凌汉从幕后走向台前,这一转身便是 50 余年。他的演艺轨迹清晰地刻着香港影视的黄金岁月。
在《七十二家房客》的市井喧嚣里,在《英雄本色》的街头烟火中,他把闲杂角色演成 “活背景”,用眼神和肢体为剧情注入真实感。《唐伯虎点秋香》中,他饰演的太医跟着《将军令》节奏晃头,一句 “里面混有砒霜剧毒” 成传世名场面。《九品芝麻官》里的仵作同样入木三分,两次与周星驰合作均成点睛之笔。《射雕英雄传》的铁木真不怒自威,《大闹广昌隆》的福伯温情隐忍,《白发魔女传》的熊廷弼正气凛然,街坊、看更、长辈等小人物更是信手拈来,甚至一人分饰多角仍游刃有余。

2003 年离开 TVB 后,凌汉逐渐淡出公众视野,却未曾熄灭对表演的热忱 —— 正如他留给罗乐林的箴言:“演戏是工作,做好就心安”。
凌汉的低调贯穿一生。他从不以 “明星” 自居,只将演员视作谋生职业,在名利场中坚守本心:拍戏赚钱养家,私下与邻里相融,公众场合绝少谈及私事。陈勉良回忆,这位老友最爱说 “做人不要计较”,开工会时总主动与后辈闲聊,毫无资深前辈的架子。这种淡然让他在浮躁圈中独守宁静,也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

对年轻演员而言,凌汉是良师亦是榜样。林家栋在拍摄《大闹广昌隆》时,不仅从他身上学到表演技巧,更悟透为人处世的道理,甚至为他遭遇的 “冷待” 公开发声;罗乐林将他的 “职业信条” 奉为圭臬,在日后的演艺生涯中始终践行 “做好本职” 的初心。他的教导从不限于台词走位,更关乎对职业的敬畏 —— 这正是香港影视 “传帮带” 精神的最佳诠释。

凌汉的离去如他的人生般低调:没有葬礼报道,没有官方声明,若非陈勉良偶然提及,或许会永远湮没在时光里。关于死因的猜测从未停歇,但陈勉良的沉默反而让这份告别更显厚重 —— 比起追问真相,更值得铭记的是他留下的 200 多部作品,是那些让观众笑中带泪的角色,是 “做好工作就心安” 的职业信仰。

当网友翻出他的经典片段反复观看时,突然读懂:所谓 “黄金配角”,从来不是 “主角的陪衬”,而是作品的 “底色”。凌汉用一生证明,真正的演员无需光环加持,只需让每个角色在荧幕上活起来。他的悄然离去,是一个时代的叹息,更是一座丰碑 —— 提醒着我们:那些藏在光影里的 “小人物”,早已成为一代人的集体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