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上娱乐网 花上娱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娱乐头条 »

从“洋果子”到“金果子”——云南临沧坚果产业成长记

2025年4月1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对临沧坚果授予地理标志产品认定并实施保护,标志着经过30余年的产业深耕,临沧坚果真正完成了从“洋种子”到“土特产”的蝶变,实现了从种植端提品质、加工端聚合力、市场端树品牌的全链条升级。

临沧市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坐落在太平洋与印度洋两大水系的分水线上,北回归线穿境而过,属于亚热带低纬高原山地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8.8℃,年日照超过2158小时,为坚果提供了理想的生长环境。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为了帮助边疆群众脱贫致富,发展高经济价值的农业产业,云南省政府决定引种澳洲坚果。

1991年,400多株引进的澳洲坚果种苗跨越山海来到临沧市永德县,找到了“第二故乡”。永德县勐旨村村民毕家富购买了100棵树苗种植,3年后首次挂果,虽然产量不高,但每公斤最高40元的价格却让他坚定了继续种植的信心。

在本土化种植过程中,临沧坚果也曾深陷“水土不服”的尴尬:只开花不结果,坐果率低、虫果多,青皮果平均亩产不足120公斤……但毕家富始终秉持坚持必有结果的信心投入到坚果种植事业中,并开办了坚果加工厂,组织成立种植加工专业合作社,发动周边群众一起种植坚果。

经过30多年的培育发展,临沧坚果种植面积已达260多万亩,占全球总面积的30.7%、全国总面积的50.21%,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澳洲坚果种植基地。

“把科技‘种’进每一片坚果地”

虽坐拥全球最大种植地的优势,但特色资源转化能力弱,使临沧坚果长期处于“大资源小产业”的尴尬局面,陷入“大而不强”的境地。

转折点来自2022年底。在中国工程院邓秀新院士带领下,由华中农业大学和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所组成的院士专家团队的指导下,临沧实现“三个一百”目标:百名科技队员、百万亩示范基地、百亿综合产值。

专家团队扎根基地,开展技术攻关,最终找准了产量低的“病根”——树冠密闭、授粉不足、营养失衡等问题,开出了“落头开心、果园放蜂、营养补充”三项关键技术方案。

科技服务队伍“边研究、边试验、边示范、边推广”,将技术普及到了众多种植户手中。全市范围内选取了467个示范基地,成为新技术推广的先行区。

“我们不仅教会农民科学种植,还推动智慧农业系统落地,实时监测土壤湿度、光照强度,实现精准管理。”华中农业大学彭舒昂教授介绍道。

经过三年的提质增效,临沧坚果实现了100万亩示范基地、100名科技服务队员、100亿元综合产值的“三个一百”目标。产量从2022年的21.84万吨提升到了2025年的36.96万吨,所有坚果试验示范点平均亩产近400公斤,最高亩产达877.13公斤。至此,临沧坚果开启了从“种得多”到“种得好”跃升的第一个突破点。

构建现代化产业新体系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离不开与之相应的生产关系的创新。临沧坚果产业的第二个突破点,正是通过机制创新,构建现代化产业新体系。

曾经,“散、乱、弱”是临沧坚果产业的真实写照。农户和企业各自为战,价格波动频繁,果子品质参差不齐。“以前不管果子成不成熟,只有人来收购,大家就开始卖,抢青问题突出。”种植户李发友的回忆,道出了产业发展的痛点。

2024年8月,临沧坚果产业发展联合会应运而生。这个汇聚153家种植大户、合作社和加工企业的产业共同体,以“标准共守、品牌共创、市场共拓”为抓手,推动产业实现系统性重塑。联盟首先从标准化入手,制定《临沧坚果栽培技术规程》等5项地方标准,严格规范采收时间、坏籽率等关键指标。

创新利益联结机制更是联盟的一大亮点。镇康县探索“464”分配模式,永德县推行“终价结算”机制,有效激发了农户管护积极性。

金融创新同样不可或缺。临沧创新“坚果贷”“保险+期货”等产品,近三年累计投放产业贷款超5亿元。

临沧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举,一方面,引入三只松鼠、良品铺子等龙头企业建设标准化工厂,开发坚果油、坚果蛋白粉等高附加值产品,推动商品化转化率提升至65%。2025年6月,与“三只松鼠”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一条年产5000吨的坚果生产线在永德县紧锣密鼓建设,实现全产业链升级的跨越。

另一方面,组织企业赴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参展推介,开拓高端市场,并与京东、淘宝等电商平台合作搭建线上销售网络。2025年4月,临沧组成招商考察组,赴安徽省合肥市参加第十八届中国坚果果干食品展览会,积极协调对接尚诚食品、北京臻味坊等坚果企业洽谈供应链合作,完成坚果订单招商1350吨。

临沧坚果产业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也让农户分享到了更多红利。2025年,临沧坚果产值从2022年的54.36亿元提升到了114亿元,带动74万多户种植户人均年增收超过1000元。

从“种得好”到“卖得好”

临沧坚果产业通过品牌打造和价值提升,实现了从“种得好”到“卖得好”的跨越。

2024年,“临沧坚果”区域公共品牌价值评估突破30亿元。从“澳洲坚果”到“临沧坚果”,不仅是名称的改变,更是身份与价值的重塑。

杭派食品(安徽)有限公司的经历颇具说服力:该公司以前的坚果均从澳大利亚等地采购,从去年开始已完全采购临沧坚果。这样不仅大幅缩短了运输周期,还有效提升了产品品质,并获得盒马、山姆等渠道认可。

产品创新同样成果丰硕。临沧市乡村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自主开发了咖啡味、海苔味等6种口味的坚果仁产品,产品样品已试制成功;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同省农科院合作,对坚果不同风味果仁酱、坚果冰激凌进行了开发利用等。

目前,临沧市拥有自主品牌的企业15户,初步形成“1个公共品牌+15个企业品牌+29个产品品牌”的临沧坚果品牌体系。

“一口爱上临沧坚果。”在2025“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期间,莱索托非洲媒体控股首席执行官佩塔说:“请把临沧坚果带到南非吧。”国际市场也传来捷报,首批4万袋带有地理标志的临沧坚果产品出口泰国、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凭借独特风味和过硬品质获得市场积极反馈。

从“产业之困”到“全球之最”,这背后是产业创新与科技创新的一场“双向奔赴”。产业创新好比是“螺丝”,科技创新如同“螺帽”,一旦拧紧,便能联动整条产业链,释放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跻身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双重认定优质产品行列的临沧坚果,已构建“技术创新链、产业联盟链和品牌价值链”三位一体的发展体系,成为产业创新与科技创新融合发展的典范。

作者:魏江跃 黄加江 农民日报全媒体记者 郜晋亮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花上娱乐网 » 从“洋果子”到“金果子”——云南临沧坚果产业成长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