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新疆乌鲁木齐头屯河区农场的绿色安康葡萄出口基地,1200多亩红提挂满枝头,在完成乌昌海关属地查检作业后,这些红提葡萄即将远销海外。
进入十月,新疆早晚温差逐渐拉大,新疆的红提葡萄完成了“甜蜜累积”,即将迎来出口峰值。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优良的种植技术,乌鲁木齐、昌吉、吐鲁番等地已成为新疆出口葡萄的重要产区,预计全年出口量将达到30万吨,出口量占全疆的40%。
据乌昌海关统计,今年1-9月,该关监管出口葡萄14万余吨,货值超1亿元,同比增长4.2%。“葡萄出口的价格比国内市场高,但以前我们不懂出口政策,主要做内销。”乌鲁木齐市绿色安康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雷小峰高兴地说,乌昌海关派专人帮助合作社完成出口备案,解答政策,让合作社成功从“内销”向“出口”转型,今年合作社预计出口葡萄3000余吨,销售额超1300万元,能带动周边农民人均增收1.5万元以上。
鲜食蔬果出口,关键在“鲜”。以往,新疆葡萄主要以小批量、多批次的公路运输方式出口,在云南二次装卸后运往东南亚,这种方式易受天气和路况影响,运输成本高且时效不稳定。
今年以来,乌昌海关持续聚焦农食产品扩大出口,全力推动远程和“1+N”属地查检作业改革新模式落地和推广。属地查检时效从“按日计算”压缩至“分钟计量”,作业时间压缩在30分钟内,这使得新疆葡萄能够实现当日采摘、当日报检、当日启程,实现了企业效益与监管效能的双赢,农产品整体验放时效提升10倍以上,开启了“鲜”达海外的新纪元。
葡萄叶是地中海沿岸国家的传统烹饪材料,可用于制作“朵尔玛”等菜肴。在帮扶新疆鲜食葡萄出口的基础上,乌昌海关紧盯国外市场需求,帮助吐鲁番鄯善县的葡萄叶成功出口至欧洲、中东10余个国家,不断拓宽新疆葡萄出口产业链。“这两年我们一直在开展国际市场对葡萄叶的需求调研,将国外出口种植标准带到田间,严把葡萄叶质量关。”乌昌海关查检科科长杨欢欢介绍,葡萄叶这个新疆葡萄出口产业的新力量,已成为农民致富增收的“黄金叶”。
十月的新疆,瓜果飘香,乌鲁木齐海关出台了支持农食产品出口三年专项行动十二项举措,让“甜蜜产业”结出累累硕果。随着远程和“1+N”属地查检、中哈农副产品快速通关绿色关锁、冷链班列、TIR运输等措施的不断推进,海关之“智”将助力新疆鲜食农产品扬帆出海,绘就新疆乡村振兴、农民增收的壮美画卷。
作者:呼延玮 农民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道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