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无所有的穷小子,到身价百万的大网红。
他不仅让自己实现了日入百万,还带火了一座城市。
然而这份光辉却没持续太久,转眼之间他又被千夫所指。
如今热度散去,他又过得如何呢?还有人记得他吗?

流量造就的成功
一座荒草丛生的废弃车站,成了改写郭有才命运的舞台。
1999年出生的郭有才,有着典型的草根经历。
幼年丧母,13岁辍学,做过修车学徒和洗浴中心前台。
连续创业两次却都以失败告终。

后来郭有才和女友苏畅一起拍搞笑视频才渐渐有了起色。
但这些想要支撑起他的生活却仍远远不够。
于是他又拾起了旧时的爱好,转型当起了歌手。
人生的沧桑似乎都藏在了沙哑的嗓音里。

2024年5月9日,他模仿“树先生”的形象在菏泽南站直播唱歌。
破旧的车站与怀旧的歌声奇妙搭配,精准击中了大众的情绪痛点。
这场流量狂欢的为他带来了泼天的富贵。
郭有才的直播间在线人数从寥寥数人飙升至百万。

光是打赏就源源不断,并且还都是份额不低的礼物。
甚至有一天下午的直播,光是'嘉年华'礼物就收了200多个。
一个嘉年华就是3000元啊!
粉丝数量也从在几天内从几十万涨至1300万。

他一度成为菏泽的大红人,每天有超过40万人涌向菏泽南站打卡。
他自家的烧烤摊要全家上阵才能应付客流。
当地文旅请他当推广官,官方连夜修整广场路面。
流量的魔力让郭有才的人生彻底转向。

五千万天价签约费的邀约、六位数出场费的商演、源源不断的代言找上门来。
他作为成功案例一时之间成为众多网红效仿的对象。
但流量这东西是十分讲求运气的,像郭有才的成功可以算是“万里挑一”。
但彼时没人预料到,这场由流量搭建的神话,早已埋下崩塌的隐患。

泡沫破碎后的惨败
一座楼的建立可能需要很久,但崩塌可能就在一瞬间。
人红是非多,随着郭有才的人气上升,开始有网友“考古”起他的旧历史。
而他的“草根穷小伙”的人设首先遭遇冲击。
网友扒出他2023年注册过注册资本300万的传媒公司,且在爆火前一个月突然注销。

当网友将企查查的截图放到网上之后,观众才明白过来“原来自己被骗了”。
“哪个草根有这么丰厚的资产”,郭有才不过是通过立人设才有的成功。
甚至还有人表示,郭有才的爆火应该是传媒公司团队包装且捧红的。
根本就不是什什么偶然的机会。

紧接着,他开宝马车、佩戴名牌首饰、女友戴卡地亚的旧照被曝光。
这些证据直接的揭露了他看似“穷酸”的人设。
与车站前塑造的沧桑形象形成刺眼反差。
如果说人设造假是裂痕的开始,后续的言行则加速了神话的覆灭。

在一次直播中,郭有才与粉丝连麦,原本一切都十分正常。
当粉丝说到上班的话题时,郭有才却突然接了一句“不上班行吗,你养我啊?”
这句话被反复截屏传播,遭到家长批评传递消极价值观。
还有网友扒出他早期的直播片段他多次发言“低俗”。

这些事件的爆出直接毁了他建立的“淳朴”“老实”形象。
更严重的是版权问题。
他翻唱的《诺言》《老地方》都获得了不错的反响,为他吸引了大量粉丝。
然而却有一些细心的网友发现,他唱的这些歌并没有得到原创歌手的授权。

因此他的直播间多次受到投诉和举报。
版权纠纷也让众多合作品牌望而却步。
原本已经谈妥的几家代言公司,纷纷暂停合作流程。

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北大破格录取”的谣言。
北大官方明确辟谣“查无此人”,让他彻底沦为网友笑柄。
观众用取关投票,直播间在线人数从百万断崖式跌至数千。

品牌纷纷解约,商演全部取消。
最终,菏泽南站以“高考季”为由暂停文娱活动。
郭有才宣布停播学习,这场流量狂欢被强行按下暂停键。

废墟上的重建
当车站回归沉寂,郭有才没有消失,而是开始了流量废墟上的艰难重建。
转型的第一步就充满尴尬,他尝试直播带货。
9.9元三双的袜子要吆喝十分钟才有人下单,一场直播下来往往没几个订单。
但他没有放弃,从袜子、T恤到拖鞋,一点点摸索带货节奏。

为了摆脱困境,郭有才开启了全国巡演。
从凤凰古城到张家界,从无锡飞马水城到宁波溪口,足迹遍布四十多个城市。
他尝试转型文旅主播,走进博物馆讲古桥、穿梭夜市拍烟火。
但与之间不同的是,他关闭了所有直播间的打赏功能。
并宣布会将自己全部收益的投入爱心公益项目。

同时,他组建“一五班”MCN公司,签下20多名草根主播。
聘请专业声乐老师提升唱功,每天排练到凌晨三点。
发布原创歌曲《人生如戏》,还累计捐款近600万元做公益。
这些努力虽未让他重回巅峰,却逐渐稳住了局面。

如今他的直播间稳定在数万人,巡演有了固定观众。
公司旗下的主播也慢慢有了起色。
日子虽平淡,却多了几分真实。

他有空就抱着吉他琢磨原创,还帮家乡推牡丹饼、阿胶糕。
他发视频的频率少了,内容也换成了日常。
偶尔提起过去的辉煌,更多的是感慨“看清了很多东西”。
那个曾被流量冲昏头脑的小伙,终于在平凡里踩稳了脚步。

结语
如今的菏泽南站,铁轨依旧冰冷,广场恢复寂静。
郭有才或许永远回不到“日入百万”的巅峰。
但从卖袜子到办巡演的转变,让他在流量废墟上找到了新的方向。
这场从神话到现实的蜕变,远比短暂的爆红更有意义。
毕竟,所有泡沫散去后,剩下的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