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视主持人李梓萌的事儿最近闹得挺大的,本来她是大家眼里的靠谱主播,结果一夜之间被扣上骗子的帽子。事情的起因是网上冒出来一段视频,看起来就是李梓萌本人在直播间推销一种深海鱼油,说这玩意儿能改善记忆力,还能缓解头晕手麻啥的。不少人一看是央视的国脸在推荐,觉得肯定靠谱,就赶紧下单买了。谁知道货到手一试,根本没啥效果,纯粹就是普通食品冒充保健品。买家们火了,有的直接在评论区骂李梓萌骗钱,有的跑到监管部门举报。这下子,李梓萌的声誉一下子就受影响了,网上到处是质疑的声音。

其实这背后藏着高科技的猫腻。原来那视频不是李梓萌本人拍的,而是用AI技术合成的。那些不法商家找来李梓萌的公开视频和音频素材,通过深度学习算法把她的脸和声音换到推销脚本上,搞得跟真的一样。直播间粉丝有88万之多,流量大得很,很多人就是冲着这个熟悉的面孔买单的。等消费者发现上当,北京市海淀区市场监管局接了举报,马上展开调查。办案人员一查,发现涉事公司就是利用AI工具伪造名人形象,虚假宣传产品功效。产品本身执行标准只是普通糖果级别,根本没疗效。监管部门直接立案,给公司开了行政处罚单,还公开发布通报,澄清李梓萌跟这事儿没关系,她自己都不知道。

这不是孤例,类似的手法在网上泛滥成灾。拿奥运冠军全红婵来说,今年8月份,有人用AI克隆她的声音,编了个帮妈妈改善生活的故事,在直播间卖土鸡蛋。结果卖出去4.7万件,好多粉丝以为是本人代言,兴冲冲买了,收到货才知道是假冒伪劣。她的队友孙颖莎和王楚钦也没逃掉,声音被合成到类似推销视频里。演艺圈的靳东,磁性嗓音被盗用,搞成24小时语音直播,专骗中老年粉丝刷礼物打赏。医学界的张文宏医生,形象被模糊处理,推销蛋白棒,虽然视频口型对不上,但还是有不少人上钩。甚至配音演员武扬的声音被餐饮企业偷去用,维权的时候对方只肯赔5000块钱,连道歉都不带给的。这些事儿一桩桩一件件,受害的名人越来越多,消费者损失的钱也堆成山。

为什么这种骗局这么容易得手呢?主要还是因为AI技术太成熟了,现在的换脸和声音合成工具,门槛低得吓人。随便找个软件,导入素材,点几下鼠标,就能生成逼真的视频。骗子们形成了一套流水线操作,先采集名人公开资源,然后合成内容,投放到高粉丝账号上,坐等收钱。成本低到几乎忽略不计,一次成功的直播就能赚翻天。
但对受害者来说,伤害是实打实的。名人声誉受损,得花时间澄清;消费者钱没了,还得跑去维权。监管部门这次出手,算是给这些乱象敲了警钟。北京市市场监管局的处罚不是终点,国家层面已经开始整顿AI滥用。四部门联合发了《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从9月1日起正式施行,所有AI生成的内容必须加清晰标识,让大家一看就知道不是真人。
李梓萌这个人,工作起来是真拼。1977年生在沈阳普通家庭,从小就爱主持,小学时候老师推荐她当晚会主持人,后来学校活动总找她。初中高中继续练手,还写通讯在广播室播。1996年考上北京广播学院,专业分数全省第一。大学毕业前半年去央视实习,跟邢质斌、罗京、李瑞英学艺,参与《文化报道》。实习完,她抓住机会,应聘《国际时讯》,通过层层考试上岗。后来转《朝闻天下》,2006年29岁就进《新闻联播》,是最年轻的播音员。为了形象庄重,她戴假发十几年,直到2020年在综艺里摘掉,大家才知道她私下年轻不少。

她工作强度大,一年出镜158次,同事叫她铁人。央视罚款制度严,读错字扣200元,撒贝宁说自己一个月工资扣光过,倪萍调侃李梓萌贷款上班。她在北京租房多年,生活低调。现在48岁还单身,好友月亮姐姐帮她征过婚,她说要求不高,就想找有感觉、价值观一致、能踏实过日子的。2020年2月那次直播,紧急稿件2000多字,10秒内上手,全程零失误,专业度拉满。这些年积累的信任,本来是她的资本,结果被骗子盯上,利用AI轻易盗走。

国家这次介入,不光是罚款那么简单。通报出来后,李梓萌的清白还了,但更重要的是推动行业规范。AI标识办法的施行,让生成内容必须带水印或标签,消费者一看就明白。平台也得加强审核,遇到可疑视频及时下架。长远看,这能减少类似诈骗,重建数字信任。受害者们呢,李梓萌继续主持,其他名人如全红婵专注训练,靳东们警惕起来。消费者团体开始分享经验,教大家怎么辨别AI视频,比如看口型同步、背景细节啥的。

AI本是好东西,能帮人做事,但落入坏人手里,就成镰刀。骗子们钻空子,成本低维权难,普通人防不胜防。国家出手及时,震慑了那些幕后黑手。公司被罚,员工得交代细节,操作过程全曝光。以后类似团伙想再干,得掂量掂量。公众也得长点心眼,别一见名人就信,核实来源很重要。媒体多报道这些案子,能让更多人警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