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南昌9月30日电题:让家门口医院成为“首诊之选”——一家老区县医院的10年“强基”之变
新华社记者李劲峰、余刚
相隔400多公里,一位疼痛难忍的患者,专门从广州赶到赣南老区的县级医院问诊。9月29日,发生在江西省于都县人民医院的这一幕,让国家巡回医疗队的专家们倍感诧异。
9月29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在于都县人民医院启动国家巡回医疗工作。(受访者供图)
这是一家不起眼的老区医院在医疗国家队的对口支援下发生的“蜕变”:
从过去稍微复杂点的手术都没法做,到今年9月顺利通过三甲医院评审;DRG(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连续多年保持全省同级综合医院第一,仅肺部手术每年做上百台,还吸引不少外地患者前来就诊……
在红色热土于都,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一家基层医院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帮扶下的跃升,成为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推进医疗卫生强基工程建设的生动映照。
坚持“真巡真帮真服务”!
自2015年响应国家号召对口支援以来,拥有百年历史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最基层,累计选派25批次专家132人次驻点帮扶,覆盖29个学科,接诊患者2万多人,成功开展2000多台手术。
“我每晚起夜3、4次,尿频尿急下腹痛,此前诊断为慢性前列腺炎,吃了大量抗生素无效,这次在病友推荐下,专门从广州过来。”24岁的患者王先生,9月29日一早就赶到医院求诊。
刘益鸣,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第26批对口支援医疗队队长,是盆腔痛领域专家。经仔细查体,刘益鸣诊断病因是盆底肌张力增加,向患者讲授肌肉放松康复疗法和开药后,约定一个月后再来于都复诊。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国家医疗队专家在于都县探望红军烈士遗孀。(受访者供图)
于都县贡江镇金竹社区居民邱先生,曾饱受疾病困扰,“手臂和脖子痒了六七年,影响睡眠经常复发”。
查看症状,询问病史,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皮肤科医师李琨仔细询问后,诊断他患有特应性皮炎,开药后还提示“少碰热水,多防晒,就能降低复发率”。
不少患者感慨:“专家们看得细,一下子找到病根,也不用跑到大城市辗转求医了。”
义诊现场的温情时刻,远不止于此。
80多岁的老奶奶看完病后,颤颤巍巍握住医生的手反复道谢:“感谢你们记挂着我们老区群众!”患者刘女士专门送来锦旗和鲜花,感谢北京医生6年前的“妙手回春”。
让基层老百姓就近看上病、看好病,是中国深化医改的一道必答题。“医疗对口支援,大医院就要有大担当。要将优质医疗资源真‘沉’下去,对口帮扶帮到‘点’上,要通过医疗、教学、科研、管理等全方位的支持,用十年如一日的真情,助力县级医院‘强’起来。”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院长王俊说。
现代化最重要的指标是人民健康。202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
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意见》中明确,支持高水平医学人才向县级医院下沉,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高服务能力。
百姓健康之盼,变成民生之利,需要有关键之举。
一名66岁的患者,近期被诊断肺癌中晚期后,收治在于都县人民医院胸心外科。刚做完一期化疗的他,计划在县医院接受手术。
肺癌是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第一的恶性肿瘤。由县医院给肺癌患者做胸腔镜微创手术,这对于都县人民医院胸心外科主任钟继平而言,“过去不敢想,遇到肺癌患者确诊后就得安排转院”。
基层医生的底气,源自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安排的8位胸外专家支援带教,以及科室医生前往北京进修。从基础诊疗规范学起,到腔镜器械培训、微创技术应用,钟继平和其他7位医生,今年以来顺利完成肺癌微创手术60多台。
医疗帮扶,每前进一步,就能多惠及一批患者,挽救一些生命。
9月29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国家医疗队在于都县人民医院开展义诊。新华社记者 李劲峰 摄
将“输血”与“造血”融合,让高水平专家的“传帮带”,助力基层医疗诊疗能力“大提升”。
近十年来,“请下来教、送上去学”双轮驱动模式逐渐定型:一方面,驻点专家累计开展手术示教近2000台、教学查房3200余次、疑难病例讨论1400余次,将先进技术手把手传授给当地医生;另一方面,于都县人民医院先后选派52名业务骨干赴北大人民医院进修,“种子选手”归来后成为骨干力量。
在北大人民医院对口帮扶下,于都县人民医院累计新增疼痛科等20多个临床科室,还开展新技术项目100余项。
“我们现在有信心接收更多患者,住院病人从2021年的3.8万人次,到去年增加到5.2万人次。”于都县人民医院医政科主任刘宁介绍说。
一花独放不是春。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是深化医改的重要举措,也是医疗卫生强基工程实施重点。
按照国家医疗卫生强基工程实施方案,到2027年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基本实现县和县级市全覆盖,统筹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现有资源,促进医共体内服务均质化。
“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帮扶下,于都以县人民医院为依托,统筹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当好全县百万居民健康的守门人,需要久久为功。”国家卫健委对口支援干部、于都县委副书记努兰别克说。
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和扩容的效果,远不止于此。
走进于都县人民医院的县域影像中心,全县26个乡镇卫生院每天拍摄的上百张CT、X光影像,都会上传汇总至此,由四家县级医院影像科医师审签诊断报告。
点开于都县铁山垅镇卫生院上传的一张CT扫描影像,县人民医院影像医师赖华英仔细阅看,输入诊断意见后,结果同步传到镇卫生院。
“以前乡镇医疗卫生人员往往看不准、不会看,如今集中阅片就能惠及更多患者。”赖华英说,自己很多阅片经验都是对口支援专家教的。
以紧密型医共体信息平台为纽带,包括于都县在内,江西省共组建医学检验、影像、心电诊断等五大资源共享中心417个,进一步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均衡布局。
务实之策,暖心之举,让家门口的老区医院,成为基层群众的首诊之选。“真帮实扶”,将推动筑牢基层医疗防线,惠及更多民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