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的内蒙古呼伦贝尔,驱车行驶在通往呼伦湖的路上,一排排圆柱形的草垛格外引人注目。
“这些都是牧民收割的牧草。”呼伦贝尔市林业和草原局工作人员介绍,“今年牧草长得好,产量也不错。”
每年8、9月份,是呼伦贝尔草原一年一度的打草季。今年,呼伦贝尔草原3000多万亩天然打草场实现丰收,随处可见牧民们忙着割草、晾晒、打捆。
“打草的季节性很强,必须在牧草成熟后抓紧收割完。”呼伦贝尔市林业和草原局负责人指着一排正在作业的割草机说,“我们在4个旗推广打草社会化服务体系,过去千亩草场需要四五个人干1个月,如今实行机械化作业,两三天就可以完成。”
呼伦贝尔草原的牧草质量高,不仅能保障牲畜越冬,还可以销售到附近缺草的地区。为实现草原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呼伦贝尔草原实行严格的保护制度,不断推动生态保护与生产利用相协调。
记者来到一处草场,只见草垛比别处堆得更密,色泽也更加鲜亮。
“这是我们的牧草良种繁育及饲草基地。”现场负责人介绍,“呼伦贝尔草原是天然牧场,但牧草也需要品种优化。这些优质牧草,是由良种繁育而成的,推广以来很受牧民欢迎。”在国家草业技术创新中心支持下,这块基地采取定制化配置,解决各类草地用种需求。
“草原生态好,牧草获丰收。”呼伦贝尔市委书记王旺盛说,“我们要继续保护好生态环境,让呼伦贝尔草原的生态越来越好。”
《 人民日报 》( 2025年09月29日 1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