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上娱乐网 花上娱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娱乐头条 »

《灼灼韶华》收视破4、网播慢热,做“大女主”不如深耕经商剧?

搜狐娱乐专稿(胖部/文)

《灼灼韶华》开播后,再度出现了台网两端表现的冰火两重天。

一边是在央视八套播出后,该剧收视率一路走高,此前刚刚打破《生万物》央八年冠纪录。根据酷云数据近期已经稳定在4%以上;而高峰收视率破4.2%,两项数据对比也说明该剧确实对电视端观众有极强粘性,基本都在保持追看。

一边是网播侧,该剧在平台播出至今超两周,热度迟迟未破8300,更缺乏社交媒体上的讨论和话题出圈。

如此表现其实不难理解。

网播受众的内容选择更多元,对内容的口碑要求更高,而目前《灼灼韶华》豆瓣开分仅有5.8分,可以作为一种口碑参考,显然是未达预期的;加上该剧的主创也未选择流量型明星,而是以被认可的演员为主,如此也会加大对口碑表现的需求。

目前的表现,或许应该认为是叙事策略上的失准,为了加强剧情的爽感,而牺牲了很多前后逻辑和人物刻画,被观众认为更像是“短剧”大集合,各种剧情走向也较为强戏剧甚至夸张。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为什么这样一部标榜“大女主”、理论上应该是网播端反响更大的剧,却能够在电视上获得更多追看“上头”?

原因应该有二。

首先,还是要归因于该剧的“短剧化”叙事。强冲突和密集的爽点与虐点,确实更容易吸引高年龄层观众。

包括小叔子犯浑、丧夫、被强奸未遂、丧女等情节,也是传统家庭、年代剧里的常见元素,正如微短剧如今对高龄用户的粘性,确实是有一定吸引力的。

其次,需要看到经商剧在传统电视端市场的影响。

事实上,经商剧此前曾在电视端获得了不少拥趸。早在世纪初中国加入WTO、商业环境发展时,就曾出现过《大宅门》《大染坊》《乔家大院》《钱王》《走西口》等一批以清代、民国商战故事为题材的经典电视剧,也形成了一代人的电视记忆。

这背后的原因其实不难理解。

一方面,在商业发展的新环境,商战的成败构成了新的“爽感”认同;另一方面,商战故事往往兼具年代、传奇、奇情等诸多看点,又能通过一个人物完成对某个时代的纵览,兼具戏剧化与文学性,是电视收视的利器。

只不过,在过去十余年间,因为同类题材的重复、对真实事迹的消耗,类似经商剧逐渐很难打开市场。

尽管如此,经商剧仍不时出现惊喜。近些年表现最好的是另一部女性经商题材剧《那年花开月正圆》,靠着女主角孙俪的超高人气和完成度较高的剧本,再度实现了对市场的收割。

如今时隔多年,当经商成为“大女主”题材的关键选项,或许可以期待这一题材重新焕发生机。

从此次《灼灼韶华》在电视端的火爆可以看到,经商题材依然具有广泛的市场基础。

这也与近年来的市场风向有关,如年代剧、家庭剧、历史剧等曾经的收视利器,正在重新被看到和拾起。主流人群的年龄层上升、电视观众进一步多元化,都成为这一轮剧集“复古”的市场红利。

目前的问题,或许是剧作水准的不稳定,导致台播、网播出现了不同的反馈,但如果能出现《大宅门》《大染坊》这样的作品,相信依然会成为当下时代的宠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花上娱乐网 » 《灼灼韶华》收视破4、网播慢热,做“大女主”不如深耕经商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