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上娱乐网 花上娱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娱乐头条 »

“铁字号”帮扶记:新疆和田县的乡村振兴实践

“能坐上火车去北京看升旗,我特别激动。”近日,新疆和田县七年级学生穆开热木·依明尼牙孜和该县100名师生一起,搭乘列车前往北京,开启为期11天的研学之旅。这趟旅程不仅是孩子们眼中的远方,也是新疆铁路部门持续助力边疆地区发展实践的缩影。

和田县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山区占95%,绿洲仅占1.3%,人口超过35万。资源匮乏、交通不便曾长期制约当地发展。

变化始于1994年。那一年,新疆铁路部门启动对和田县的对口支援。31年来,累计投入帮扶资金5.5亿元,实施精准帮扶项目327个,推动和田从贫困县逐步转变为新疆乡村振兴的示范县。

“从前在家种地,一年收入1.2万元。现在在家门口上班,收入翻了一倍,还能照顾孩子。”罕艾日克村村民布海迪且·艾山说。

近年来,新疆铁路部门创新帮扶模式,通过推动旅游、加工、种养殖等“铁字号”特色产业园,打造集乡村旅游、农家餐饮、民俗文化等为一体的综合广场,为当地村民创造就业岗位500余个。在和田县罕艾日克村,产业基地生产的红枣糕、核桃饼、牛奶馕等产品,已销往全国12个城市。2024年,该基地实现销售额4000万元,罕艾日克村也成为和田地区知名的“村集体经济收入超百万元”的示范村,村民人均年收入达到15424元。

“现在变化太大了!以前村里路不好走、水不好喝,现在不仅环境好了,还有铁路帮我们建工厂、找工作,铁路帮扶就是带领我们致富的‘金火车’。”达奎村村民麦提图尔迪·麦麦提敏说,以前,他总为生计发愁,如今他已成为‘铁字号”面粉厂里的一名工人,每月有3000多元的收入。

此外,新疆铁路部门还发挥渠道优势,通过铁路电商平台、铁路站车帮销渠道、流动销售车和销售专柜等途径,持续拓展和田农副产品的销路,2024年直接采购1356万元,帮助销售4120万元。并同步开展助学助医、综合素质技能培训、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巩固帮扶成效。31年来,累计招录千余名南疆毕业生,安置转移劳动力1200余人,让“一人就业,全家脱贫”成为现实。

“31年来,我们亲历了帮扶村的巨大变迁。”新疆铁路驻和田县工作队总领队陆战平说,铁路帮扶的12个村已于2020年全部脱贫,2024年村集体收入较2019年翻了一番多。

同时,新疆铁路部门积极打造“天山雪莲”服务品牌,持续提升公益性“慢火车”和“民族团结一家亲号”列车服务质量,新增“乡村振兴号”列车,开办 “列车巴扎”,为沿线民众带来更多便利。货运方面,常态化开行喀什—乌西集拼集运班列和喀什—阿拉山口、霍尔果斯中亚班列,新增3列乡村振兴、城际班列,满足南疆外运货物运输需求,2024年南疆地区出口货物就达7.2万吨。

随着和若铁路的开通运营,洛浦、策勒、于田等县结束了不通铁路的历史。建设期间,项目优先使用当地机械、建材和生活物资,雇佣劳动力超过6000人,有效带动了当地就业与增收。

如今的和田,产业渐兴,乡村日新,百姓生活稳步改善。在“金火车”这一强劲引擎的带动下,正承载着机遇与希望,轰鸣向前,引领这片热土驶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花上娱乐网 » “铁字号”帮扶记:新疆和田县的乡村振兴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