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上娱乐网 花上娱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娱乐头条 »

原创 不是学历,是常识和敬畏:当“文盲人设”变生意,谁在买单

央视网发文怒问“绝望的文盲,能演好戏吗”,从春节档路演到颁奖礼口误,一串当红明星用事实把尴尬拉满

这一年来,“绝望的文盲”成了热梗,也成了镜子

事儿起于2023年春节档某主演在路演被问角色理解,左支右吾、答不上来,台下的空气都凉了半截

紧接着,央视网抛出那篇广为流传的评论,问题就摆在台面上:你连话都讲不圆,能演好戏吗

到了4月,香港电影金像奖颁奖礼上,王丹妮和刘俊谦念到编剧麦天枢的名字,卡在“枢”字,干脆跳过不念,第二天王丹妮发文道歉

这不是个别口误,而是行业基本功松了的信号

当观众再把目光投回内地,几张熟面孔的“识字关”“常识关”,也频繁栽跟头

宣传年代剧时,赵露思被问到时代背景,脱口而出是“1921年前后”,可她演的是解放初期至改革开放的故事,常识告诉我们,那是1949年左右

有人替她解释,离开教科书久了记混也正常;

可这是自己作品的路演啊,怎么都该做点功课

不要求谁是学霸,但在公众岗位上,连基本时间线都抓不稳,就太说不过去

更何况,央视网那篇评论发出后,几乎所有人都能想到它影射了谁

被点到名字的紧张不重要,重要的是被点到要不要补课

杨洋的尴尬更生活流

一次录节目,他想说“驾驭不了花衬衫”,嘴里却跑出“驾权”,现场主持人愣了一秒,只能往下接

另一回说起最喜欢的数字,连奇数偶数都绕晕,大家看着他笑,也替他捏汗

口误人人有,但当“口误”和“常识错乱”成了一个人身上的重复标签,那就不是一两次紧张能解释的了

到了一场青年主题晚会,嘉宾们聊书单,有人提四大名著、也有人说东野圭吾,他却推荐了写真集

舞台是舞台,场合是场合,自爱可以,分寸更要有

王一博这边,“成语关”和“写字关”同样飘

片场玩看图猜成语,提示都给到嘴边了,愣是接不上来;

玩接龙,对面来个“双龙出海”,他憋半天,冒出“三字”的“海天地”

笑归笑,可一问三不知的样子,观众真不敢把复杂人物交给你

有记者梳理,他在公开场合写错字、写不出字的情况并不止一次,到场粉丝递来横幅求签名,轮到“此”“游”这种常见字,笔尖发抖

有前辈说过一句话很扎心:你读不懂书,怎么读懂剧本

这句话说重了点,但够直白

演员不靠文凭吃饭,却靠理解力、表达力吃饭

更扎心的是,有人把“笨笨的”“不识字”的反差,当成可爱的卖点

选秀出身的孟美岐代言酸奶时,被拍到把品牌名写错;

周也和侯明昊直播连线,读“忏悔”读成“欠悔”,尴尬像一张透明膜,挂在两人面前

换个角度说,艺人也会紧张,也会犯错,谁都有这一刻

可频繁错、重复错,最后就会变成“你不在乎”

把无知当人设,把错字当梗,其实是对观众的不尊重

话又说回来,有的人在补课,这点值得看见

前阵子网传周也新剧路透,她扎着两根麻花辫,穿蓝上衣,戴草帽,手里握着锄头,在田埂上直起腰看镜头,眼睛亮亮的,像真从七十年代走出来

为演一个心怀舞蹈梦想的知青,她从零接触芭蕾,压腿压到眼泪止不住

有人说她为角色拿过某机构的芭蕾认证,也有人质疑真伪,这类信息就放在“有说法”里听听

但不妨承认一点:你看得见她在做功课

演员为了角色吃苦,这应该被肯定,但基本语文、常识与礼仪,是比角色训练更底层的基础

行业并非不懂问题在哪儿,它正在动起来

2025年5月18日至21日,国家广电总局开了青年演员和经纪人培训班,范丞丞、井柏然在内的34位演员、23位经纪人一起上课

这个班专门把税法课时加重,还请来导演、编剧、演员代表讲从业心得,讲“从艺修为”

新京报也点破了关键:税法是必修课,政治学习、专业能力、艺术修养,同样不能落下

修养的提升,既来自专业的教授与启发,更来自你每天对自己提要求、并认真去做

说白了,今天你把书打开,明天你把字写对,后天你把角色讲清楚,这些都是积累出来的改变

我们也别只盯着国内

看看加拿大的贾斯汀·比伯,年轻时名气大得能把街都淹了,却一桩桩争议压过来:餐厅里对着克林顿照片喷清洁液、在北京让保镖肩扛着“爬长城”、后来因为酒驾被捕

到2025年,他被曝拖欠前经纪人高额债务,状态起伏不定

才华遮不住教养的短板,流量也兜不住不成熟的后果

这不是吃瓜,是提醒:舞台再大,也要学会做一个基本可靠的人

所谓“绝望的文盲”,并非嘲笑谁读书少,而是提醒你别让无知成为职业风险

宣传期,背清楚角色与时代背景;

上节目,分清“口误”与“不懂”;

写字签名,认真一点,写不来就先练

别把每次失误都甩给忙、给工作量、给紧张

你选择了这份职业,就要对观众的时间、对作品的尊严负责

别再包装“我笨我真诚”这种人设,真诚不是摆烂的挡箭牌

我常想起片场见过的一幕

午休时,一个年轻演员蹲在台阶上,拿支铅笔在小本上默生词,嘴里轻声把“踟蹰”拆成一撇一捺,旁边剧务路过打趣,他抬头笑一笑又低下头

那一刻,你会明白大家不是要你完美,而是想看见你在用力

观众也该降低对流量的纵容,提升对作品的耐心

如果我们只在热搜上看热闹,现实中也就配合了“无知可爱论”的生意逻辑

这不是一篇上纲上线的指责,而是一次职业提醒

艺人们,先把书翻开,把字写对,把话说清,把角色讲明

税法是底线,专业是饭碗,修养是台阶

你走得越久,脚下的台阶就越重要

最后想说一句:

别把无知当个性,把成长当选择

也是为你们好,为观众好,为这个舞台好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花上娱乐网 » 原创 不是学历,是常识和敬畏:当“文盲人设”变生意,谁在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