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上娱乐网 花上娱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娱乐头条 »

综艺《超棒的我们》戏剧性拉满黄博远天选综艺人

在综艺《超棒的我们》里,黄博远第一次被镜头牢牢锁住,是因为一场“意外”。导演组原本只想让他客串十分钟,结果他把十分钟滚成了三十分钟的“高能雪球”:一边用山东口音给队友讲冷笑话,一边顺手把任务道具“藏”进自己外套,等大家急得团团转时,他又假装无辜地掏出来,补上一句“咦,它怎么自己跑我兜里来了?”全场瞬间爆炸,弹幕刷屏——“这哥们是被唱歌耽误的喜剧人吧!”从那一刻起,观众记住了这个笑起来眼角会开出“三叉褶”的大男孩,也记住了“天选综艺人”四个字的新范本。

说他是“天选”,一点不算夸张。黄博远的综艺感像自带GPS,总能在最短时间内定位到笑点。节目里有一幕“密室逃脱”,其他人还在研究密码锁,他直接跟NPC唠起家常:“大哥你加班多少钱一天?包不包晚饭?”一句灵魂发问把NPC问得当场破功,导演组在监视器后笑到发抖,只能剪进正片。更神奇的是,他抛梗的节奏永远踩在观众爽点上——不会太快显得油腻,也不会太慢让人出戏,像一根隐形橡皮筋,把屏幕内外的情绪绷得刚刚好。

很多人以为综艺全靠剧本,可黄博远偏偏擅长“反剧本”。一次“抢歌”环节,台本让他走“悲情”路线,卖惨说“小时候没学过音乐”。他开口却来了一段山东快书版《孤勇者》,边唱边敲筷子,把悲伤氛围敲成喜剧现场。事后采访,他挠头憨笑:“上台前我真准备了哭腔,可一看大家那么累,就想让他们先笑吧。”这份“现场嗅觉”,恰恰是综艺最稀缺的天赋:在不可控里制造可控的惊喜,把意外变成记忆点。

当然,惊喜背后有看不见的“地基”。黄博远把每次录制当成“田野调查”:提前做嘉宾背调,把对方口头禅写成小抄;凌晨两点还在走廊里练“表情管理”,对着镜子把嘴角调到最佳弧度。节目里他随口叫出摄像大哥的名字,顺手递过去一瓶水,镜头摇过去,大哥笑得比嘉宾还开心——这些细节被观众捕捉到,又变成“黄博远好暖”的新热搜。所谓“天选”,不过是“人努力”叠加上“性格buff”:东北人的自来熟、山东人的实在、音乐人的节奏感,在他体内混出独一无二的化学反应。

戏剧性之外,黄博远还悄悄在节目里完成了一次“自我科普”。过去大家只记得他是“唱《海芋恋》的那个谁”,如今他用自己的逻辑把“歌手”身份重新拆解:用 beatbox 教小朋友算术,把民谣改编成“养猪场宣传曲”,甚至用美声唱法喊麦《一人我饮酒醉》。观众第一次发现,音乐原来可以这么“好玩”。有家长弹幕留言:“我家娃看完节目,主动要求学吉他,说想像博远哥哥一样边唱边逗大家笑。”综艺的“副作用”就此显现——它让艺术卸下光环,变成可触摸、可模仿的生活样本。

最后一期“篝火夜话”,黄博远罕见地收起了嘻嘻哈脸。他说自己小时候是个“结巴”,一紧张就唱出来,因为“旋律不会让我卡壳”。那一刻,所有人意识到:那些看似轻松的段子,其实是他与世界打交道的“缓冲垫”;把快乐先递给别人,自己就能悄悄松一口气。屏幕外的我们突然读懂了“综艺人”三个字的真实重量——他们像篝火,先点燃自己,再照亮别人。节目收官,黄博远把外套脱下来甩向观众,内衬上歪歪扭扭写着一行字:“如果笑是解药,我愿意当那个永远不打烊的药房。”火光映在他眼角的“三叉褶”上,像三道小小的星河,把戏剧性留在夜空,也把温暖递进了每一个需要大笑的平凡日常。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花上娱乐网 » 综艺《超棒的我们》戏剧性拉满黄博远天选综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