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装备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支撑。农机手则是农机装备的操作者和核心使用者,直接决定了农机装备的作业质量和效益,保障充足农机手数量、提升农机手操作质量至关重要。今年,四川省南充市实施万名村干部农机手(飞手)培养工程,要求村干部学会开农机,为农业生产积蓄力量、保驾护航。
据悉,2024年,四川省印发《关于加强“一村六员一主播”农业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试行)》,实施“一村六员一主播”农业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政策,以行政村为单位,培养农业技术指导员、农业机械指导员、返乡创业指导员、农旅融合指导员、乡村建设指导员、农村电商指导员和具备流量基础和销售能力的主播,着力培养知农、爱农新型人才,加快提升基层农业科技应用能力。为贯彻意见要求,今年6月,四川省南充市印发万名村干部农机手(飞手)培养工程实施方案,扎实开展村干部全覆盖农机手(飞手)培养工程,壮大农村农机实用人才队伍。此次培养对象为市辖县(市、区)各乡镇、涉农街道的社区和行政村干部,已取得拖拉机或联合收割机驾驶证或农用无人机操作证的不纳入培训范畴。培训内容包括农机驾驶技术、维修技术和农业安全生产规定。培训结束后,考核合格的,将颁发相应证件。方案指出,到2027年,每名村干部至少掌握1种农机操作技能,每个村“两委”均持有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农用无人机三项农机操作证的干部,全市村干部中拖拉机驾驶证、联合收割机驾驶证、农用无人机操作证总人数达1万人以上、持证率超过95%。
截至今年9月17日,南充市万名农机手(飞手)培养工程已经举办4期,共培训399人,目前正在开展第5期培训。参加第1期培训并考核合格的农机手,在今年水稻收获期间发挥着巨大作用,他们通过租赁或采购联合收割机的方式,帮助劳动力短缺、孤寡老人等困难群众抢收水稻,并主动到收获成本高、作业难度大的地块进行机收,共计约1000余亩,为农户节省种植成本约5万元,全力确保水稻颗粒归仓。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崔建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