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6日刊| 总第4091期
2025年9月,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指导,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联合多方主办的“短片看中国·光影鉴未来”中外电视创作赏析观摩会先后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与法国巴黎成功举办。
活动通过短片观摩赏析、嘉宾深度对话和现场交流互动等形式,推动中国电视艺术走向世界,搭建起中非、中欧人文交流与文明互鉴的新桥梁。
南非约翰内斯堡
9月6日,观摩会首站走进南非约翰内斯堡拉迪森酒店会议中心,由中国文联、中国驻南非大使馆指导,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南非金砖国家电视台及中国外文局西欧与非洲传播中心共同主办。
中国驻南非使馆代表、部分南非知名电视艺术家、南非主流电视媒体代表、中国文联代表团及中国视协艺术团成员、当地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及观众共百余人出席活动。
活动展映的生态纪录短片《探索中国巨树》,以藏东南地区科考发现中国最高巨树的真实历程为蓝本,用清新质朴的影像语言,展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传递出创作者对大自然的深切敬畏与建设生态文明的美好追求,引发了中南电视艺术家和现场观众的广泛共鸣。
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教授戴清指出,作品体现了纪录片创作者的科学理性精神与人文情怀,见证了生态影像创作传播对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
南非著名艺术家杜·诺奎表示,短片生动体现了科考队员之间的平等、信任与尊重,让人自然联想到中南两国之间开展文化艺术交流所秉持的核心理念。
南非金砖国家电视台台长阿雅达·赫洛提出,希望能够把南非“猴面包树”故事纳入未来中南合拍计划,“让我们把镜头对准自然,也对准彼此。”
影视评论家李星文则从五个文明建设的高度解读该纪录片的精神蕴含。
研讨交流后,还展播了《航拍中国》《如果国宝会说话·曾侯乙编钟》《书简阅中国》等优秀电视节目,继续带领南非观众感受中华大地的壮美山河与文明底蕴,也为两国今后在电视节目的合作创制与生态保护题材的共同开发等方面拓展出新的思路。
巴黎中国文化中心
9月8日,活动第二站在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举行,由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与巴黎中国文化中心联合主办,中国驻法国大使馆、中国文联共同指导。
中国驻法使馆代表、巴黎中国文化中心负责人,中国文联代表团及中国视协艺术团成员,以及来自法国多家影视机构的出品人、制作人、知名专家学者和众多法国观众共百余人出席活动。
本次观摩聚焦AIGC技术与传统文化融合创新,精选了《如果国宝会说话·狸猫纹漆食盘》《致亲爱的自己》《戴夫决定去跳海》三部短片。
《如果国宝会说话·狸猫纹漆食盘》以4K微距与动态漫画技术“唤醒”汉代文物,让历史“活”起来;
《致亲爱的自己》运用AI水墨转绘,诗意呈现女性成长心路,该短片荣获了威尼斯AI短片节最高奖;
《戴夫决定去跳海》以怪诞的象征主义手法审视当代人的职场焦虑与身份危机,带给观众以深深共情。
在随后的对谈环节中,中法嘉宾围绕“AIGC的可能空间与人的创意优先性”“人机协同下人文情怀的坚守”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
中国影视评论家李星文、法国制片人尼古拉·德尚、数字艺术家斯特凡·加利安尼、AI制片人瑞吉斯·艾耶史、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戴清等嘉宾从不同层面阐发了数智时代的发展特征及其人文坚守的重要性等系列命题,也进一步探讨了中法在文化遗产数字化、跨文化合拍等领域的广阔合作前景。
目前,《发现皇城》《中国秦岭:一只金丝猴的记忆》等中法合作合拍纪录片已成功登录法国主流平台,赢得了观众的广泛赞誉。
多位法国观众表示,短片形式小巧、内容新颖活泼,既能够展现不同国家文化的深厚底蕴,也可以承载不同创作者的前沿思考。
编剧马普旺格表示,已着手筹备与中国合作的剧本项目,期待通过此类交流平台促成更多实质合作。
两场活动虽纵跨非欧两大洲,却传递出一个共同的信号:电视艺术,正以更加开放与创新的姿态承担起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使命。
从南非的生态保护话题到巴黎的数智艺术共识,“短片看中国”不仅展示了中国影像的力量,更搭建起通向不同国家人民的心灵之桥。未来,中南、中法电视艺术界将继续深化合作,以光影书写文明互鉴的新篇章。
文章来源: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