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上娱乐网 花上娱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娱乐头条 »

原创 王牌家族散场?贾玲不在,沈腾变成候补,王牌9只剩尴尬

这一季首播看得我胃里发凉,像半夜喝水呛了一口陈醋,酸得眼睛直皱。

我不想只骂几句就算了,更想把整个过程摊开来说,像在客厅里一边看回放一边分析:哪里出问题,为什么出问题,能不能补救。

我承认自己对王牌有感情。几年前冬天,一家人围着火锅,看着沈腾和贾玲互相抛梗,华晨宇在一旁乐呵,宋晓彤时不时拆台,那股子氛围就像北方的干冷风,一阵阵吹到心窝里。那种“家”的感觉,在国内综艺里很稀缺。也正因为如此,这一季的落差才格外刺耳。

问题不是翻车,而是车早熄了火,还硬推上高速演给你看。

喜剧讲究配合,不是一个人喊得多响,而是有人接得巧。沈腾厉害的地方就在这里,他丢出一个自损,搭档顺势拐过去,再把球兜回到他脚下,节奏自然就出来了。过去贾玲是那个关键的“接球手”,花花能当反射板,晓彤则来一脚飞铲,观众笑声是本能的反应。

但首播两次明显的“断电”让我难受。一次是沈腾自嘲年纪,一次是他故意抬高包袱等人拆台。结果镜头扫过去,都是礼貌笑、营业笑,没人敢下刀。导播可能也慌了,干脆一剪切到广告。那一瞬间,我的感受只有一个字:窒息。

有人说“沈腾老了”,可别把责任推给年纪。真正的问题在于:当主咖被过度尊重,喜剧就没了生气。几个做编导的朋友边看边摇头:“不是没人会接,是没人敢接。”舞台硬生生被做成会议室。

换人没错,错在定位。宋亚轩本该承担清晰的年轻线,结果镜头被切得七零八落,存在感稀薄得像被从照片里抠出来贴上去。观众只知道他来过,不知道他做了什么。朋友的孩子是他粉丝,半夜气得骂醒我:“让他跳就让他跳,让他玩就让他玩,别两头糊弄。”

杨迪和金靖?他们灵敏机巧没问题,但只能当调味料。掀锅可以,托锅不行。你把他们架到“定海神针”的位置,画面就虚了。嘴皮子快能救十秒,却撑不起一整期。

最尴尬的环节是唐国强老师。尊老是底色,这话没错。但尊老不是特权,更不是拆掉游戏规则的理由。泼水环节,全员落汤,老师“特批”不湿;抓阄吃芥末,本来最公平的桥段,硬生生换签给欧豪。公平没了,不确定性没了,笑点也跟着没了。大家都在“照顾”,谁还敢疯?

更令人费解的,是把主咖搁一边,搞所谓的“发布会”,请来一堆和节目关系不大的嘉宾,还半夜加录舞台。长辈看得直嘟囔:“这不是不尊重劳动吗?”说这是流程需要也行,但更像节目组压根没想清楚“谁才是主心骨”。

我明白为啥要直播:平台要“真诚”,招商要“实时”,话题要“热搜”。可真诚不是裸奔。这种综艺本就靠后期节奏救场,把空拍和冷风剪掉。偏偏你要直播,所有短板被无限放大。

那晚我数了几次“集体沉默”,最长的接近七秒。七秒在直播里是永恒。嘉宾彼此对视,像等领导发话。广告口播也硬生生切断情绪,回来时观众早就换频道了。弹幕有人一句话总结得精准:“这不是直播,是翻车实况。”

做节目的人都懂,直播要么靠极强的主持人控场,要么靠成熟的流程模板。你两样都没有,选择直播就是自曝其短。别再拿“真诚”当挡箭牌,真诚不是把缺点放大给人看。

观众其实厚道,广告忍了,模板忍了,笑点起伏也忍了。可这次不买账,是因为假热闹。台上人多,台下吵闹,屏幕里却冷风呼呼。

“王牌家族”曾是免死金牌,因为那真像一个家。但当那种“家”的气质散了,你还拿情怀牌反复刷,就是把观众当提款机。一次两次还能忍,第三次卡就被吞了。

我不是要把尊老和公平对立。恰恰相反,尊老是价值底色,公平是节目底色。价值和节目要并行,而不是互相抵消。拿掉公平,只剩价值口号,观众会尊重人,但不会再看节目。

这季令人记住的吐槽有好几句:

“这不是综艺,是团建加敬老。”

“沈腾不是不行,是被尊重到不能笑。”

“宋亚轩全程碎片化,存在感不如舞美灯。”

“直播把缺点开到最大声,别再用真诚骗我们。”

“王牌家族真的散了,情怀卡刷爆了。”

这些话刺耳,却是真话。节目组要是还装没看见,那就别怪观众冷下来。

我也不想一句话就把老IP判死刑。低谷可以理解,但试错的窗口很短。要是还在“尊老特例、老梗拼盘、直播裸奔”的套路里打转,观众会直接用遥控器投票。

余地我说得很明白:把“人、场、活”理顺——人是位次,场是规则,活是节奏;把“敬意”和“公平”放在一个坐标系里;把“真诚”和“可看”绑在一条线上。做到,家还有机会回来;做不到,就体面收场,别互相消耗。

最后一句硬话,也是善意的提醒:别再把观众当情绪提款机。我们要的不多——聪明点,新鲜点,真一点。贾玲不在,沈腾被架空,都不是原罪;真正的原罪是,把会玩的人和能玩的规则同时丢了。下一期,别再让观众看得心疼。

说完了。该给你们一次机会,也该给我们一次体面的告别。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花上娱乐网 » 原创 王牌家族散场?贾玲不在,沈腾变成候补,王牌9只剩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