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武汉8月27日电(记者熊翔鹤)“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来自武汉市光谷第十小学的吴梅灏站在展厅中央,用清亮的声音吟诵着《菩萨蛮·黄鹤楼》。
今年夏天,不少孩子选择像吴梅灏一样,用红色讲解的方式度过暑假。这群被称为“红巷苗苗”的小小讲解员身着志愿服,佩戴扩音器,带领观众穿梭于各个革命纪念场馆,声情并茂地讲述着红色故事。
长江之畔,黄鹤楼不远处,一条400余米长的青石板路,便是武汉红巷。这里汇聚了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中共五大会址、毛泽东同志旧居等革命旧址,红色资源密集,年接待观众240万人次。
据了解,红巷依托武汉革命博物馆,打造了覆盖全年龄段的志愿服务体系,其中“红巷苗苗”青少年志愿讲解项目自2016年启动至今,已培养3000余名青少年讲解员,今年暑期班“红巷苗苗研学营”共吸引50余所学校的85名青少年参与。
武汉革命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本届研学营设置讲解技巧与礼仪培训、革命历史沉浸式体验课、传统曲艺秀、小剧场演绎、志愿讲解实践等环节,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逐渐展现出讲解员的专业风采。
“红巷苗苗”在毛泽东同志旧居讲解。新华社记者 熊翔鹤 摄
夏日炎炎,热情不减,每个场馆的入口处,都有几位整装待发的小讲解员。等候下一批观众的间隙,他们会再认真梳理下讲解词,武汉市洪山实验小学的郑梓宸情不自禁地哼唱起不久前学会的《黄安谣》:“小小黄安,人人好汉;铜锣一响,四十八万……”
他说,最喜欢研学营里“抗战歌曲我来唱”的部分,通过歌声感受到先辈们为了革命胜利和民族救亡,英勇奋斗、永不言弃的精神。
10岁的冀芊伊今年春季开始加入讲解队伍,每逢节假日就来“上岗”。她落落大方地面对观众,身姿挺拔、眼神清澈、话语铿锵。
“每一次走进当年农讲所学员们的训练和生活场景,都能深深体会到当时的艰苦。希望我的讲解可以让更多人了解到那段历史,继承吃苦耐劳的优良品德,为社会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冀芊伊说。
游客在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留影。新华社记者 熊翔鹤 摄
小讲解员常禄权的妈妈徐岩告诉记者,这个暑假看到孩子有明显的变化,懂事、成长了许多。“铭记历史、吾辈自强是必修课。我是一名党员,要把红色基因传承下去。孩子在这里聆听了很多革命故事和事迹,在他心里种下了一颗红色的种子。”她说。
稚嫩童声串联起历史与未来,在青春的讲述中红色星火生生不息。记者离开时,正好碰见一群来自湖南的参观者,下一站他们将跨越长江,探访位于汉口的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等纪念馆,继续武汉红色研学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