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上的灯光再次亮起,赖声川站在他熟悉的剧场中央,面对观众质疑他启用涉毒艺人屈中恒的问题,只抛下一句冰冷的“没什么好谈的”。这句话像一盆冷水,浇在了多年来用真金白银支持他的大陆观众心上。殊不知,这并非一时失言,而是深植于赖声川内心的高傲与轻视的一次自然流露。
屈中恒的吸毒史在台湾演艺圈人尽皆知。2006年,他因吸食安非他命被警方查处,事业一落千丈。即便在台湾,他也几乎被主流演艺圈所抛弃。然而赖声川却执意要将这样一位有污点的艺人推向大陆舞台,面对质疑时更是摆出一副“不与夏虫语冰”的姿态。这种选择与应对,不禁让人想起他过往对大陆观众的种种态度。
回顾赖声川的艺术之路,大陆观众可谓是他的“衣食父母”。从《暗恋桃花源》到《如梦之梦》,从《宝岛一村》到《那一夜,我们说相声》,他的每一部作品都在大陆市场收获爆满的剧场和热烈的掌声。据统计,仅《暗恋桃花源》一部剧就在大陆演出超过400场,票房收入数以亿计。大陆观众用实际行动支持着赖声川的艺术创作,而他却似乎将这种支持视为理所当然。
更令人心寒的是赖声川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流露的真实想法。他曾直言“观众很笨”,认为自己的作品艺术水准过高,普通观众难以理解。这种将观众视为“下里巴人”的态度,与他从大陆市场获得的巨额收益形成了鲜明对比。一边赚着观众的钱,一边又鄙视着观众的审美能力,这种矛盾的行为方式令人不解。
在票价方面,赖声川的作品向来以高价著称。《如梦之梦》最高票价往往超过2000元,即使是普通座位也要近千元。当观众反映票价过高时,赖声川及其团队从未考虑过调整价格策略,反而以“艺术价值”为由继续维持高票价。相比之下,国家话剧院、北京人艺等演出机构的票价要亲民得多。赖声川似乎认为大陆观众人傻钱多,愿意为他的“高端艺术”买单。
这种傲慢态度还体现在他对观众反馈的处理方式上。据了解,赖声川团队对网络上的评价极其敏感,只愿意听取赞美之词,对批评声音则采取屏蔽、删除的做法。一位曾经参与过赖声川剧目宣传的工作人员透露:“赖导对大陆市场的态度很矛盾,既看重这里的票房,又不真正尊重这里的观众。他觉得大陆观众看不懂他的艺术,但又离不开这里的市场。”
艺术创作的本质是创作者与观众之间的精神交流,而非单方面的施舍。赖声川似乎忘记了这个最基本的道理。他将自己置于艺术神坛之上,将观众视为需要“启蒙”的对象,这种高高在上的姿态与艺术创作的本质背道而驰。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大陆观众审美水平的提高和文化消费选择的多元化,赖声川式的傲慢正在失去市场。近年来,越来越多优秀的话剧作品涌现,观众有了更多选择。同时,年轻一代观众更加注重文化消费中的平等与尊重,他们不会长期追捧一个轻视自己的艺术家。
赖声川的态度也反映了一部分中国台湾文化人对大陆观众的复杂心理:既看重大陆市场的庞大潜力,又难以完全放下内心的优越感。这种心态在两岸文化交流日益密切的今天,显得格外不合时宜。
真正的艺术大家,从来都是谦逊的。他们明白艺术创作离不开观众的支持,懂得尊重每一位走进剧场的观众。赖声川似乎已经忘记了这一点,他的傲慢最终伤害的不仅是观众的感情,更是他自己艺术生命力的根基。
当最后掌声散去,赖声川或许应该反思:为什么他越来越难以获得大陆观众发自内心的认同?答案可能就藏在他那句“没什么好谈的”背后——那是一种根深蒂固的傲慢,一种对支持他艺术事业的大陆观众的轻视。而这种傲慢,终将被市场所抛弃,被观众所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