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编剧于正一篇“演员最终靠演技说话”的长文,像一颗炸进流量沼泽的深水炸弹,瞬间溅起全网热议。这位一向敢说的“娱乐圈纪检委”,这次直接把矛头对准了那些“不热爱表演却做梦当明星”的速成派,毫不客气地放话:“买营销号买到飞起的,我都瞧不上!”
于正这次可谓字字带刀。他一边护犊子式地喊话自家艺人——“委屈我来扛,你们只管演好戏”,一边火力全开痛批三类人:把表演当儿戏的、为红不择手段的、靠营销号上位的,直言这类人“不配吃演员这碗饭”。
更狠的是,他直接把攻击他的人比作“阴沟里的蛆”,自称“从不活在营销号眼里”,一句“努力的人有作品就不怕”,几乎是把“流量演员”的遮羞布扯了个干净。
这波操作立马在网上炸出两派声音。支持者拍手称快:“终于有人敢说真话了!现在什么网红、爱豆都来演戏,台词靠配音、演技靠瞪眼,还不是照样霸屏?”也有人翻出于正旗下艺人过去的热搜记录,反讽道:“于老师骂的该不会是自己人吧?”
不过吐槽归吐槽,于正点出的问题却是实打实的行业痛点。这几年,演技类综艺屡屡爆火、老戏骨翻红、剧情扎实的“小成本剧”反超S+大制作——市场正在用注意力投票,告诉所有人:观众早就不买“流量明星+IP魔改”的账了。
而从更大的层面看,行业也在悄然“排毒”。一波波操作下来,那些以为“黑红也是红”的投机者,生存空间正越变越窄。
说到底,于正这场“炮轰”,不过是提前喊出了行业已形成的共识:热度终会退散,营销终会反噬,能让人记住的,从来只有角色,而不是热搜。
——毕竟,观众可能一时眼瞎,但不会永远眼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