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谁还真把不上春晚当回事呢?
但是,要是你说“贾玲凉了”,恐怕我得拿出一份详细账单,给你好好算算过去三年里,她到底都做了些什么,又是藏在哪儿潜心憋大招。
最后一次亮相春晚,是2022年,之后她似乎与《王牌对王牌》也断了联系。曾经的综艺“钉子户”竟然像人间蒸发了一样,一年多的时间,几乎没有露面。许多人开始猜测,她是不是被雪藏了?是不是已经过气了?
但如果你真这么想,那只能说,你太低估贾玲了。她根本不是靠综艺打天下的。她是自己主动“拔网线”、收摊的,不跟你们演了。
她当然不是没事可做,恰恰相反,她在这段时间里,进行了一个大变革:减肥、闭关、拍戏、写剧本、重新规划自己的人生。别人拍戏减个十斤都会引起热议,而她减了100斤,几乎把自己的人生扒得一层不剩。这叫“掉喜感”?我倒觉得更像是她换了一种武器,从曾经的搞笑女主,蜕变为如今的实力派导演。
曾经的贾玲,是以“胖”打天下。她并非拿“胖”来做笑料,而是观众喜欢看胖子自嘲,喜欢她在笑声背后散发的那股亲和力和自信。她知道观众看她胖,就顺势而为,笑得比大家还要豪爽。
然而,人啊,总不能一直靠旧梗活着。贾玲早就说过,她不想永远演“胖姑娘”,她想演能打能哭、能挑起一部电影的女主角。所以,她决定毫不留情地剥去那层“胖”的滤镜,动刀减去100斤。不要再提什么“失去喜感”,一个人愿意为了一部电影改变自己,甚至付出健康的代价,谁敢轻易评论?
她可不是没有考虑过风险,但她选择了迎难而上。换句话说,这一局是她自己写的剧本,她知道有可能会输,但她更怕的是一辈子停滞不前,永远原地踏步。
有人说她“被综艺开除”,但你回头看看她的成绩单:《你好,李焕英》54亿票房,《热辣滚烫》再创纪录。是的,你可以说《热辣滚烫》口碑有争议,但那部电影的每一处细节,从剧本到演技,哪一部分不是她自己咬牙硬撑下来的?
她不是单纯的女演员,她更像是一个狠角色的导演与编剧,她不仅为自己写剧本,还全程掌控了自己的话语权。看票房,她没掉队;看影响力,她依旧在巅峰;看看新一代导演,又有几个敢像她一样拼?
贾玲的强大之处在于,她并没有等着别人为她安排新角色,而是主动出击,亲自编写剧本、塑造角色,把自己写进了故事里。
而最为可笑的是,一些人看她瘦了,就开始说她“变了”、“不好笑了”、“没有亲切感了”。是的,她的面貌变化确实很大,但她依旧是那个她,从未改变。
你是来看她的喜剧演出,还是来评论她的体型?她不再是你眼中的那个胖妞,难道就不值得你继续爱她了吗?是不是你一直没有把她当作一个演员来看,而是只把她当做一个“胖娃娃”和笑料包?
贾玲并没有改变,她改变的只是你们的观感。她不再满足于扮演那个让你轻松一笑的角色,不再扮演那个让自己看上去愚蠢搞笑的胖子。她不想再依赖身体来迎合世界,而是要通过电影、角色、创作,让世界主动向她低头。
这才是真正的成长,根本不是变了,而是你们不再理解她。
曾经,贾玲已经是喜剧界的巅峰人物,但如今,她要挑战的是另一种游戏规则。她不再需要在春晚舞台上拼命压缩六分钟的段子博得掌声,她要的是用两个小时的电影,把观众带进她的世界,敲开他们的大脑。
从综艺中的“可爱胖妞”到大银幕上的狠角色,她不仅是换了身份,更换了整个江湖。
春晚的舞台,向来是为那些急需曝光的人准备的。但贾玲现在早已不依赖这个平台,她在自建舞台,自导自演,自己收割。
你说她不露脸,实际上是你看得平台太小。她的退出看似突然,实则早有铺垫;她的减肥看似冲动,实则早有计划;她的沉默看似无声,实际上她根本不依赖热搜生存。
你说她不红了,但在观众心里,她早就不是“红不红”能衡量的对象了。
她自己写的剧本,她自己演的角色,春晚和综艺不过是她人生的一小段过场。而她真正的主战场,是大银幕,是那些不断推出的精彩故事,是她接下来要用一部部作品打出来的硬核之作。
别急着给她下“悼词”,她的游戏还没结束,翻牌的时机还未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