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纲待客时的一举一动,总能引发网友的热议,尤其是王伟忠这次的拜访。视频一发布,话题迅速蹿升,热度直线上涨。
说实话,像王伟忠这样的人物,去谁家串门,都是一件值得关注的事。而且,郭德纲一向以讲究规矩著称,大家也都知道他对待来宾的细致和严谨,结果这次却被指责为“不懂规矩”。这让人不禁好奇,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王伟忠,1957年出生于嘉义,家族背景是京城人,成长于台湾的眷村。纵观台湾娱乐圈,几乎没有人不服他。从1977年进电视台做杂务员起,王伟忠一路摸爬滚打,最终成了台湾综艺的传奇人物。无论是《综艺100连环泡》,还是《康熙来了》、以及《全民大闷锅》,他一手捧红了大小S、蔡康永、吴宗宪等众多知名主持人。四十年的江湖经验,成就了他在台湾综艺圈的半壁江山。如果能请得动他来家里串门,足见其不凡的地位。
这次,王伟忠来内地,第一站便是郭德纲家。很多人看到王伟忠的光环,却往往忽视了他从底层起步的经历。身为眷村小孩,他小时候的艰苦生活成为他做节目的源泉,台湾的综艺能走红整个华语圈,绝非偶然。而圈里人也都说,王伟忠最懂“人情世故”。他不仅在台上能把节目做得生动有趣,台下也非常注重分寸感。
郭德纲的地位就更不用多说了。德云社的崛起,离不开他对“规矩”的严格要求。无论是舞台上,还是生活中,他对徒弟要求一丝不苟,座次、用词、师徒礼节,样样都有规矩。连外人都知道,德云社的拜师仪式一向严格,谁敢不按流程来?而且,对待前辈,郭德纲向来是礼貌周到的,无论什么时候,前辈来了,他总能让人感受到尊重。即便在德云社还不成气候时,遇到前辈有难,郭德纲也从来不推脱,尽其所能帮忙。
可就是这么一位讲规矩的人,这次却被说“不懂规矩”,到底哪里出问题了呢?细节一曝光,网络上瞬间分成两派,议论纷纷。
先说第一个细节,王伟忠下车后,走了一段才到门口,敲门时郭德纲才开门。有网友认为,应该提前等在门口迎接,这才是礼节。而另一些人则认为,这不就是最基本的待客之道吗?但如果仔细看视频,就会发现这场面并非一般的串门,后面跟着一大群拍摄团队,镜头切换得非常精细。当王伟忠敲门的一瞬间,镜头就进了院子,连郭德纲开门的表情都特写了,这明显是提前设计好的流程。节目效果必须做到极致,仪式感也得拉满。要真让郭德纲站在门口等,导演估计会急坏,节奏也可能乱掉。事实上,这种细节在综艺节目中并不新鲜,王伟忠自己做了这么多年的节目,什么场面没见过。如果他真觉得被怠慢,怎么可能笑着和郭德纲聊得这么开心?
第二个争议更有意思。网友说,落座后郭德纲并没有给王伟忠倒茶,这是不是意味着他不懂待客之道?但大家想想,这一屋子人,不仅有拍摄团队,后面还有其他工作人员。若真要倒茶,估计每个人都得琢磨要不要喝茶,茶水倒给谁,最后估计比聊节目还麻烦。倒不如直接进入话题,录制结束后再好好招待。很多节目中,类似的环节通常会被省略,细节上的调整是为了节目的整体效果,未必就代表没做好。
再者,很多网友觉得郭德纲平时不是最重规矩的吗?怎么这回就省略了这一环节?但讲实话,在这种场合下,灵活点未必不好。节目效果优先,有时私下的礼节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尤其是很多录制现场,喝茶这类细节可能最终会被剪掉,观众看的是节目效果,而背后的流程谁能了解清楚呢?
郭德纲这些年因规矩赢得了不少好评,德云社的舞台上,徒弟们的座次按资历排得明明白白,谁不服气?在后台和师父讲话,词句都得精挑细选,见到外人也从不马虎。连“不给前辈倒茶”这种事,外人都找不出错处。然而,这次却成了网友指责的对象,究其原因,还是节目中的细节被无限放大了。
有网友喜欢揪细节,其实是因为郭德纲的“规矩”名号太响。如果换成别人,可能根本没人提这事。王伟忠,作为圈中的老江湖,见过的场面可多了,要真觉得不舒服,他能笑着和郭德纲聊这么久吗?节目的拍摄是由专业团队操刀,所有流程都已经安排得妥妥当当,镜头前后,观众看到的未必是全部。
有意思的是,越是被拿出来讨论的“规矩”,反而越能显示大家对“面子”的重视。郭德纲的成功,正是懂得在不同场合中,什么时候该讲规矩,什么时候可以灵活变通。他总能在台上和台下,找到合适的平衡点,做得滴水不漏。毕竟,规矩究竟是给谁看的?是给客人,给观众,还是给镜头?
这场争议之所以引发广泛讨论,其实是因为大家对郭德纲本身的期望太高,觉得他应该更“讲究”些。但如果真把每个细节都照搬过去,节目效果还在不在?王伟忠作为一位资深节目人,懂得如何分寸,郭德纲也很懂得如何陪聊,两人在镜头前相处得自然得体,背后的默契和规矩,只能是他们自己知道。
总的来说,这场争论说明大家都很在意“规矩”二字,但细究之下,恐怕没有谁能做到每个细节都完美无缺。郭德纲和王伟忠,两位大佬,都懂得规矩,更懂得情面。至于外界的议论,虽然热闹,却也只是看热闹的事罢了,门里门外,真正的故事,外人怎么能完全知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