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重点指导纪录片《心安何处》将于2025年8月19日晚22:00在东方卫视“新纪实”时段首播,并在看东方APP、哔哩哔哩、腾讯、优酷、爱奇艺、咪咕、芒果TV等网络平台同步推出。
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后有大批日本孤儿被遗弃在中国,淳朴善良的中国百姓向他们伸出援手,将他们抚养长大。纪录片《心安何处》以4K超高清全流程制作,以国际化的视角切入,记录了侵略战争结束80年后几位日本遗孤在中国与日本两地的生活现状——既有他们对中国养父母如山大爱的深切感恩,也有日本侵华战争给他们带来的错位人生与内心创伤。纪录片用人类共通的情感共鸣串联起历史与现实,直抵人心,引人深思。它从另一个视角揭露日本法西斯的罪恶,展示中华民族的伟大。面对侵略者的残暴,中国人民不仅可以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用正义战胜邪恶,更为可贵的是,一个伟大民族即使在至暗时刻,也不会泯灭人性的光芒与道德的光辉。中国不仅能够赢得胜利,更能赢得世界的尊重。当战争的阴云笼罩世界,总有伟大的民族用高贵的品格让文明之光照亮人类前程。
该片9月3日前后将在凤凰卫视、香港电台等媒体播出,年内还将推出日语、英语等多语种版本在海外落地,在世界舆论场揭露法西斯的罪恶,唤起全世界善良的人们一起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80岁的日本遗孤木村成彦如今是一名书法家
另辟独特视角,从遗孤群体入手展现战争的残酷
《心安何处》选择了一条更为细腻且动人的路径——通过聚焦日本遗孤群体的个体命运,折射出侵略战争的深重苦难与残酷的本质。这一特殊群体是日本侵华战争遗留下来的历史问题,根源在于日本对中国的侵略与殖民。长久以来,日本遗孤这一群体鲜少进入公众视野,他们的生命轨迹被战争彻底改写。迷茫、痛苦、纠结与遗憾如影随形,贯穿了他们的一生。即便步入暮年,他们依旧在寻找内心深处那份难以企及的安宁。这种“心安”的缺失,不仅是个体命运的悲剧,更是战争的余波在人性层面留下的深刻烙印。
《心安何处》以一种更具温度和深度的方式展现人物命运,用跟踪拍摄的方式客观记录遗孤们的生活现状,以微观视角展现宏大的历史议题。战争结束80年后,纪录片将镜头对准日本遗孤群体,就是希望能让更多人了解战争给普通民众带来的伤害,引导观众重新审视战争的影响及其带来的长久伤痛。
87岁的日本遗孤庄山纮宇在家中接受摄制组采访
个人讲述朴实细腻以情动人,展现中国养父母大爱
日本侵略者在战败撤退和遣返期间,把大批年幼的孤儿遗弃在中国,中国人用超越血脉、国籍和民族仇恨的大爱,挽救了无数日本孤儿的生命,这在中外战争史上非常罕见。在纪录片的拍摄过程中,日本遗孤分享了多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从他们动情的表述中,能够真切感受到中国养父母的伟大。
80岁的日本遗孤木村成彦讲述中国养母的故事
在东京,摄制组遇见了80岁的日本遗孤木村成彦,他出生仅七天就被生母遗弃,被中国吉林敦化的一对夫妇收养。因为养母未生育没有奶水,就用当时东北传统的“嚼奶布”的方法喂养他。由于长时间咀嚼滚烫的高粱米,木村的中国养母徐素珍不到40岁,满口的牙齿就掉光了。木村成彦发誓长大后要给妈妈镶牙,但养母却在52岁的年纪就匆匆离世。子欲养而亲不待,这个未完成的心愿成为了他永久的遗憾。
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多位日本遗孤都表达了对中国养父母的深厚情感,从另一个侧面展现了中国人民的善良、坚韧和伟大。
81岁的日本遗孤池田澄江回中国祭拜养父母
抢救式拍摄采访留下珍贵口述史料
日本遗孤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活着的历史。目前仍然健在的日本遗孤均已超过80岁,遗孤群体的数量会越来越少。《心安何处》摄制组在中日两国寻访遗孤老人进行抢救式采访拍摄,走访了中国哈尔滨、牡丹江、长春、沈阳、凌源和日本东京、埼玉、名古屋、熊本、大阪等多地拍摄,共采访15位日本遗孤,最后选取了其中的六位遗孤和一位遗孤二代的故事在纪录片中呈现。全片共拍摄了超200小时的纪实影像。通过日本遗孤第一人称的讲述,不仅真实地还原了中国养父母的大爱,还更加直观地呈现战争对遗孤群体带来的伤害。
87岁的日本遗孤庄山紘宇最爱读中文报纸,经常给报社投稿
85岁的日本遗孤松田桂子如今四世同堂
日本遗孤二代在日开设特殊养老院“一笑苑”,解决遗孤群体养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