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超新鲜》自播出以来,口碑波动剧烈,仿佛一面镜子,揭示了内娱综艺中深藏的潜在问题。第二期节目失色,很多观众将矛头指向了欧阳娣娣,这种“找替罪羊”的思维,其实也许让我们忽视了更根本的问题。
节目首期的表现可谓惊艳,笑点频频出现,宛如连珠炮般接踵而至。孙红雷与陈赫这对“冤家”一见面就火花四溅,两人迅速开启互怼模式。孙红雷笑着调侃陈赫食量惊人,身形渐涨,几乎赶超节目组的预算,话音未落,陈赫却直接坐到了孙红雷的腿上,这一幕让现场笑声不断,弹幕里更是“哈哈哈”刷屏。
游戏环节也充满欢乐,龚俊巧妙操控刘宇宁整蛊孙红雷,刘宇宁照做,一会背对着孙红雷唱歌,一会穿上孙红雷的外套,还提出为他按摩、采耳,弄得孙红雷手忙脚乱,连连喊道:“发展太快,我受不了!”与此同时,陈赫被安排整蛊陈星旭时,后者紧张得无措,而陈赫凭借多年的经验,迅速察觉出端倪,一句“我觉得操控你的人没什么创意”,让这场“猫鼠游戏”瞬间升温,充满戏剧性。
蒸桑拿环节中,李乃文的表现也让人印象深刻,别人都被热气熏得退场,他却像个老成持重的角色一样坐在桑拿房里,认真表示要了解节目流程,那股呆萌的劲儿,成了全场的亮点。
这些精彩瞬间,无疑让观众对节目充满期待,仿佛发现了一档宝藏综艺。然而,不可忽视的是,作为“空降”嘉宾的欧阳娣娣,的确带来了一丝违和感。第一期中,孙红雷的幽默、陈赫的接梗能力、刘宇宁的直率都碰撞出了奇妙的火花,犹如调试得恰到好处的齿轮组合。而欧阳娣娣的加入,却打破了这种平衡——低头玩手机的疏离感,接梗不顺的尴尬场面,确实让原本的默契出现了裂痕。
但把整个节目的失速归咎于某个人,显然是一种过度简化。更应该关注的是节目本身的结构性问题。第二期,旅游与游戏环节的衔接生硬,让人感到制作方在综艺定位上的摇摆不定。镜头在航拍风景与游戏惩罚之间来回切换,观众并未感受到更多的丰富性,反而是创意混乱的体现。这种“什么都想做,什么都没做好”的状态,已经在近年许多综艺节目中屡见不鲜。
欧阳娣娣引发的争议,其实背后反映的,是观众对“资源错配”的普遍焦虑。身为“欧阳娜娜妹妹”的她,手握许多人梦寐以求的资源,却始终交不出匹配的成绩单。《创造营亚洲》中她的舞蹈软塌塌、《当家主母》中的表情生硬,都让观众对她的表现产生质疑。然而,这种“资源咖”现象并非个例,反映的是行业的生态问题——当资本更加看重流量与话题度,而非艺人的专业能力时,这样的争议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最值得反思的是综艺节目制作的逻辑。一档成功的节目,依赖的是嘉宾间的化学反应、环节设计的成熟与准确的节目定位,而非某个嘉宾的单打独斗。对于《地球超新鲜》而言,其高开低走与其说是欧阳娣娣的“锅”,不如说是节目组未能维持第一期的高水准。观众的不满,根本来自于他们被第一期的精彩所吸引,却在第二期的低迷中感到失望。
内娱所需要的,不是对新人的指责,而是更加健康的成长环境。只有当资本给予有潜力的艺人成长空间,制作方专注于内容的打磨而非依赖话题,或许才能减少类似的争议。最终,观众选择节目的标准,是作品本身的质量,而非单纯的明星效应。
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