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员 张莉
进入暑假档的下半场,电影票房格局再变。
《浪浪山小妖怪》凭借“打工人”题材登顶,同期的《东极岛》却遭遇票房“高台跳水”,口碑一路下滑。原本备受期待的暑期种子选手,《东极岛》惨遭扑街,问题究竟出在哪?
影片聚焦于二战期间,中国舟山附近海域,一艘载满英军战俘的日本货轮被击沉,上千名英军战俘被日军封锁于船舱内,东极岛的渔民冒死划船捞人。
(图源:电影东极岛官方微博)
从整体来看,影片实景拍摄、水下技术、场景还原上下足了功夫。“真海实拍”十分震撼,其中的船体断裂戏,金属撕裂的刺耳声和水压的咆哮,让人看得头皮发麻,这种沉浸式的水上场面,可以算得上国产新标杆。
演员表现同样可圈可点。朱一龙与吴磊这对“海尔兄弟”的化学反应超出预期,一个狠,一个冲,就像两条在海浪中搏命的硬汉。更难得的是影片的立意高度,将镜头对准“中国人救外国人”这一鲜为人知的历史事件,展现了中国渔民超越国界的人道主义精神。
(图源:电影东极岛官方微博)
可惜的是,导演似乎对“英雄叙事”有着难以割舍的执念。影片把这样一个集体救援的故事,硬生生拍成了英雄秀。
真实历史上,198名渔民秉持着“见死不救是罪过”的朴素信念自发行动。而在电影里,主角阿赑被改成了要为弟弟复仇,阿荡则成了单枪匹马救人的孤胆英雄。
更让人出戏的是倪妮饰演的阿花,砸宗祠的桥段不仅拖沓,还把历史上参与救援的渔家女塑造成了“打破陈规”的符号。
(图源:电影东极岛官方微博)
最让人困惑的是,影片中一些突兀的“野性”镜头。日军趴在礁石上的臀部特写,男女主角突如其来的亲密戏,这些与主线毫无关联的镜头,除了让观众满头问号外,别无他用。
影片最大的遗憾,是把复杂的人性简化成了非黑即白的英雄叙事,然后立刻转入“干就完了”的热血模式。把人物塑造成“脸谱化”,就算再宏大的场面制作,也救不了剧情“沉船”。
(图源:电影东极岛官方微博)
不是不能有艺术加工,但把一锅海鲜熬成了饲料,未免太可惜。在这样的集体救援中,当电影把光环都集中在几个主角身上时,那些真正参与救援的普通渔民,反而成了背景板。
观众渴望看到的,不是被神化的英雄,而是与自己一样的普通人,在真实救援中流露出的犹豫、恐惧、挣扎。这些未被镜头充分展现的平凡渔民,才是那片怒海上真正的救生圈,更是历史长河中不该被遗忘的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