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上娱乐网 花上娱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娱乐头条 »

原创 捞“偏门”的《一饭封神》

《一饭封神》自首期播出以来,一直保持着不小的热度,尤其是在节目更新后的几天,整个网络热度指数常常出现显著上升。尽管它的热度尚未达到暑期档顶流节目的水平,但考虑到美食竞技综艺这一细分领域一直以来的不温不火,《一饭封神》的表现已经算是一次突破性的尝试。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娱乐市场中,它为何能够走出一条不同的路?我们不禁要问,这一次是否意味着美食竞技综艺的曙光已现?

回顾近年来,美食竞技综艺并非没有尝试过类似的突破。像《主厨的荣耀》聚焦专业厨师的竞技,《谁是鼎厨》则在美食竞技中融合了更多元素,这些节目无不带着极高的期待。然而,它们的市场表现却未能如预期般火爆,难以突破圈层,吸引更广泛的观众群体。原因之一在于,这类节目往往过于强调厨艺的专业性,忽视了节目本身的娱乐性与大众化属性,造成了观众与节目的距离感。即使在展现菜品技艺上有所亮点,也难以在娱乐性和共鸣上产生有效的吸引力,最终陷入了“圈内自嗨”的窘境。

在这种环境下,《一饭封神》脱颖而出,吸引了大量关注。它的成功并非因为颠覆性创新,而是多重因素的叠加作用。节目核心采用了“大小厨对抗”的模式,邀请了拥有米其林和黑珍珠餐厅背景的“殿堂级”厨师,与来自街头摊主、地方特色厨师的“非专业”厨师进行竞技。这种阶层化的对抗设置,创造了强烈的戏剧冲突和竞技悬念,观众不仅关心菜品的胜负,还被“挑战权威”的情节吸引。与过去的节目不同,这种模式不仅增强了节目观看的趣味性,也提升了话题性。

此外,《一饭封神》在专业性和娱乐性的平衡上也表现得较为巧妙。节目初期确实邀请了部分网红厨师,但他们几乎在第一轮就被淘汰,这一设计明确传递了节目的核心价值——专业性。评委的点评着重于食材的处理、火候的把控和调味的逻辑,而非单纯的综艺效果。这一做法确保了节目在“美食竞技”这一领域的纯粹性,符合那些热爱厨艺、追求真实技艺的观众期待。同时,素人厨师们的参与增添了人情味,避免了节目可能带来的“精英化”疏离感。

节目能在市场上引发如此关注,除了上述内容设计外,平台布局和市场时机的把握同样是关键因素。选择在暑期档上线,《一饭封神》巧妙地满足了大众对内容多元化的需求,并且其后,《炙热游戏:百厨大战》和《美味的胜利》等美食竞技节目也接连登场,平台之间的集体行动显示出它们对这一赛道潜力的认知和重视。通过这些动作,美食竞技的热度在平台间得到了有效的拓展和放大。

然而,客观看待《一饭封神》的热度仍然至关重要。虽然它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尚未达到“现象级爆款”的水平,其热度主要集中在特定兴趣圈层和节目的更新日效应上。此外,关于其节目模式的原创性一直存在争议,“大小厨对抗”的模式与海外《黑白厨房》节目有诸多相似之处,行业内对本土化“借鉴”程度的讨论也随之而来。这一切都表明,《一饭封神》的模式虽然获得了成功,但其本身的创新性并非无懈可击。

《一饭封神》掀起的热潮,使得业内人士开始重新审视美食竞技综艺的市场潜力。美食竞技所吸引的,依然是那些对专业性和真实感有强烈兴趣的垂直用户群体。虽然这部分受众的规模可能远不如大众娱乐类节目的观众,但其粘性高、付费意愿强,尤其在美食文化、厨具等相关领域,这些用户具有显著的消费力。因此,平台深入垂类内容,打造差异化的节目矩阵,能够有效提高用户忠诚度。

更重要的是,强烈的竞技性和真实感不仅满足了核心观众的需求,也使得普通观众能够从中获得收获。例如,节目的设计让观众了解平时难以接触的厨师群体,感受食物不仅仅是为了填饱肚子,它还能够展现出艺术的美感。同时,厨师间激烈的对抗也充满了热血与激情,虽然外行人只是在旁观看,但美食这一共同的元素能够激发人们的食欲,这也正是美食竞技综艺能给观众带来的独特体验。

在选秀、恋爱综艺等其他类型节目面临同质化困境的当下,美食竞技凭借其“硬核”属性,为平台提供了差异化内容的可行路径。厨房场景的设计也为调味品、厨具等品牌提供了一个自然的植入环境,使得商业转化具有较高的潜力,这也是吸引品牌持续关注的关键。

更深层次的来看,《一饭封神》对餐饮行业的影响也已经初见端倪。根据美团的数据,节目播出后,长沙餐饮堂食的线上订单量以30%的同比增速领跑全国新一线城市;参赛小厨“酱酱小公主”主理的“东排食堂”单日营业额上涨了45%,成都的“光头香辣蟹”在美团上的搜索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8倍。

不过,面对如此显著的挑战,节目要保持其长期吸引力仍然不易。如何平衡专业性和大众化,既能保证深度,又不失娱乐性,是一个永恒的难题。过度强调专业性可能会导致观众的疏离,而过度娱乐化则可能失去节目原本的根基。《一饭封神》通过“大小厨对抗”模式和人物的真实感部分缓解了这一问题,但这种平衡依然相当微妙,稍有不慎便可能失衡。

此外,虽然“大小厨对抗”的模式当前仍然有效,但如果后续节目无法创新叙事角度或竞技形式,观众可能很快会产生审美疲劳。美食竞技的底层逻辑相对固定,创新的空间有限,对制作团队的创意能力要求极高。

最深层次的疑问是节目能否保持可持续性。让一个赛道火起来并不意味着它能长久火爆,观众对高强度厨艺比拼的热情是否能持续,后续节目是否能够维持同样的质量,平台是否愿意持续投入,这些因素将决定美食竞技综艺是否能从“短期现象”转变为稳定发展的垂类节目。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花上娱乐网 » 原创 捞“偏门”的《一饭封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