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花儿与少年》前几季就如同一部精致剪辑的公路大片,那么第七季则像是一则无意间翻开的朋友圈日常。没有惊人的冲突,也没有角色设定满天飞的剧情高潮,甚至连镜头都懒得加个高光滤镜——七位嘉宾宛如在一起请了年假、随意拼凑成团的邻家好友,拖着行李箱轻松出发,悠闲自在地开启他们的“无脚本”之旅。
所谓“淡”,并不意味着“乏味”。这更像是调整了明星光环后的自然流露。井柏然依旧健谈,却不再刻意像以前那样抛梗;陈好偶尔关心,他的言语中却少了昔日“班主任”的压迫感;赵昭仪和王安宇像小情侣一样打打闹闹,掌握的分寸恰到好处;李斯丹妮和张若昀将“随意”二字深刻体现在面上,一个在街头突然舞动,一个则窝在民宿沙发上认真研究菜谱。随着镜头的移动,他们的表情中不再有“我在拍节目”的紧绷感,反而传递出一种“我只是出来透气”的放松气息。
“淡”的感觉同样体现在节目组对“戏剧性”的抑制。进入第七季,导演组似乎进入了一种“佛系”的状态:预算松动,任务安排得随意,甚至连迟到都懒得催促。因此,曾经因一张地图争论得不可开交的场面已然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井柏然和王安宇蹲在路边认真研究公交站牌,以及李斯丹妮举着冰淇淋问“我们是不是走错方向”——这样的真实细节反而让观众倍感亲切:原来明星也可能迷路,甚至因为懒得走路而更改行程。
更为难得的是,嘉宾之间那种“半生不熟”的微妙关系被很好的保留下来。他们既不是相识多年的老友,也并非强行搭档的同事,而是位于“熟悉”与“陌生”之间的普通朋友。这种奇妙的关系让互动显得格外真诚:陈好会本能地提醒王安宇“背包拉链没拉”,却不会越界替他整理;张若昀和井柏然能够因一本小说聊上半小时,却又不会刻意制造“兄弟情深”的戏码。
或许,《花少7》的“淡”正好触动了当下观众的某种情感需求。在“内卷”已成为日常关键词的今天,人们早已厌倦了需要细致解读的复杂剧情,反而渴望一种无需动脑的陪伴感。就像下班后懒散地窝在沙发上刷到的邻居旅行vlog——你知道他们的生活并不完美,但那种随性怡然的感觉总是让人忍不住点个赞。毕竟,谁不想暂时逃离自己的格子间,跟随一群“淡人”去看看远方的雪山与湖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