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半个多月,娱乐圈里最热闹的,恐怕就是“相声界的顶流”岳云鹏那场“非要唱”的个人演唱会了。
7月底,小岳岳在北京首都体育馆连开了两场,2025年8月5日,他发了一篇真情实感的长文,又把这事儿推上了热搜。
大概意思就是他从小就爱唱歌,这些年一直揣着这个念想,感谢师父师娘,师兄们在他追梦路上的点拨和帮助。
文字里透着一股子“梦想成真”的激动,但也难掩他对自己“不专业”的清醒认知,甚至自嘲“像有病一样”。
而现场虽然来了不少文体界的大咖助阵,师傅郭德纲也登台压轴,气氛也很火热,但“大杂烩”的评价,还有时不时响起的“退票”声,也实实在在看的出来他遭受的非议不少。
说起来岳云鹏也的确没让大家失望,该唱的《五环之歌》肯定唱了,只不过唱着唱着他就把话筒递给了观众,让大家伙儿来个现场大合唱。
除了几首翻唱金曲,中间还穿插着跟搭档孙越的相声段子,还有郭德纲捧场,活脱脱一场大型相声专场的“加长版”。
其实,对于这场演唱会确实从一开始讨论就没停过,有人觉得乐呵就好,花钱买个开心,也有人直言不讳,觉得唱功配不上演唱会票价,这不就是一场“粉丝见面会”,甚至“圈钱”吗?
说到这里,岳云鹏这波跨界开演唱会,并不是个例也不是第一次了。
早在他之前,小品演员小沈阳就已经把他的“我不!是歌手”巡演搞得有声有色了。去年跑了11个城市,今年还在继续,除了喜剧演员,这几年娱乐圈里“演而优则唱”的风潮也越刮越猛。
那些从爱豆转型过来的演员,他们本身就有一点音乐基础,开个人演唱会或者发专辑,也算是回归老本行,没什么好说的。
可还有不少演员,他们是演员出身,却也时不时地出现在音乐节上串场。
更扎眼的是,最近连网红都开始开演唱会巡演了,比如何秋亊,旺仔小乔,演唱会票价甚至能跟一线歌手齐平,内场票动辄上千块。
这就让人忍不住想问了,唱歌这门槛,还戴着头套,演唱会的门槛什么时候这么低了?
也难怪很多人觉得演唱会早已经变成了明星们捞金的新工具。
但是这种快速变现的模式,也带来了不少“问题”:第一就是“配不配”的问题。花上千块钱去听演唱会,结果唱功拉胯,高音上不去,全程都在跑调,那肯定不值。
还有嘉宾问题,当“神秘嘉宾”成了自家亲戚,或是非专业人士,这就会让花高价支持的观众感到深深被欺骗了。
所以,到底该以怎样的态度去看待这些跨界演唱会呢?完全批判和一味宽容,可能都失之偏颇。
观众愿意买票,固然是出于对这个明星的喜爱和支持。毕竟谁不想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跟喜欢的明星一起唱唱歌,乐呵乐呵呢?
而且演唱会早就不是以前那种歌手一板一眼唱,观众安安静静听的模式了,现在的演唱会更注重互动和氛围。
但这种包容不应该是没有底线的,对于艺人本身而言,任何跨界的尝试,都应该回归到业务能力的本身。
可以有梦想,也可以去尝试,但既然是公开演出,又收取了不菲的票价,那么最起码的专业水准和真诚态度是必须的。
唱功不足可以多练习,舞美不行就花钱设计,而不是抱着“反正粉丝会买单”的心态去敷衍了事,毕竟流量来得快,去得也快,一次翻车就有可能损耗多年积累的口碑。
在流量为王的后流量时代,艺人要在多栖发展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最终还是要靠实力说话。
无论是岳云鹏的相声,还是其他演员的演技,那是他们立足的根本。任何时候只有拿出足够的诚意和过硬的实力,才能真正赢得所有观众的尊重和喜爱,而不只是昙花一现的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