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手2025》距离公映以来,就争议不断,其中最大争议莫过于——选曲和临时换歌。我们看一看《歌手2025》玄选曲和临时换歌的具体次数和问题:
同时我们也发现,《歌手2025》整体的选曲其实和我们想象之中的好听还是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甚至有些歌曲在整个舞台上呈现出非常难听的状态。那么为什么选曲难听?难道是《歌手2025》节目组不想要呈现最好的效果吗?今天我们从专业角度切入给出具体的专业细节:
造成了《歌手2025》选曲难听、和大量临时换歌、以及选曲重复的原因其实是非常现实的问题:版权费。我们要知道,对于音乐综艺而言,歌曲的版权费是一项特别大的支出:对于综艺节目而言,尤其是《歌手2025》这种全靠音乐PK竞技的节目而言,歌曲的版权费是非常重大的预算。
一般来说,华语热门歌曲通常一首是10万-150万左右,周杰伦、林俊杰的歌通常是顶格。而一些经典老歌的价格反而相对较低,因为热度较低。造成这种原因是因为:对于经典老歌而言,《歌手2025》是具有较高的曝光效应,所以他们的一次歌曲使用费是比较低的。比如单依纯的《李白》、《思念是一种病》就属于典型版权费比较低的歌曲。
但是对于周杰伦、林俊杰这类从来不需要热度的天王级别歌手,他们的曲目单次使用反而是比较贵的。大概率是在50万起步。那么我们可以简单算一笔账:12期,每期7首歌的改编,一共就是84首歌曲。
网传:《歌手2025》对于歌曲版权的总预算是2500万。那么也就是说平均下降:一首歌只有29万的预算。29万的版权使用费其实比较低的,这意味着《歌手2025》这个节目通常很难可以拿到一些当下爆款的新歌曲,大部分都是老歌。或者说小众的歌曲,比如说乐队、摇滚、民谣圈这种具有一定热度,但是又不是很大热的歌曲。
而这可以很好的解释为什么《歌手2025》节目之中有着大量不好看的曲目。具体细节如下:
如果我们仔细去看,就会发现一个非常明显的事实:《歌手2025》之中的大量曲目和《生生不息》、《浪姐》、《披荆斩棘的哥哥》等音乐综艺出现的曲目都是相同的。这其实就是一个非常常见的减少成本的方式——因为《歌手2025》隶属于湖南卫视,他们的版权签订并不是签给某一个节目,而是整个湖南卫视,那么就意味着所有湖南卫视旗下的音乐综艺都可以使用相同的歌曲版权。
比如说:
这样一来,其实会造成一个非常严重的事情:单曲版权费较高,我们要知道每一首歌的版权是按照单次使用的方式来结算,并不是你签下了这首歌版权,就可以一直使用,不需要支付版权费。只是相较来说,这种已经签下的歌曲版权,在重复使用时单次使用的费用会比全新的歌曲版权费要低很多。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一个歌手的并不是本期《歌手2025》强捧的对象,那么他们就会将一些自身拥有的版权歌曲,给与他们进行演唱。这样就可以极大的节省音乐版权费。但是在我们观众的眼中,就会非常无聊。因为相同的歌曲已经非常多次的出现。
那么版权是因为《歌手2025》主动掏钱,节目也是他们做的。所以,《歌手2025》拥有对于歌曲是否购买他们的版权又决定性的作用。这就导致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歌手想要表达的曲目,和《歌手2025》的节目组不愿意购买该曲目的版权,形成了一种对抗和拉锯。
比如说GAI想要演唱的《潇洒走一回》其实就是一首版权费比较贵的歌曲。同时当歌手拿不到的对应的歌曲时,他们的实力和工作的热情会下降。进而造成节目不好看,但是最终大众并不会认为这是节目组的问题,而是歌手的问题。那么对于《歌手2025》节目组来说,歌手的戏剧性就可以通过版权费来进行控制。
综上,其实我们看到的《歌手2025》选曲难听、歌手老是被临时换歌,都是因为的版权造成的假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