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上娱乐网 花上娱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娱乐头条 »

《绝命毒师》主创科幻新剧将播:回顾三十年前他参与的最热科幻剧!

导言:Apple TV+平台日前发布了文斯·吉利根新剧的首张海报,引发剧迷热议。事实上,科幻剧正是这位“美剧教父”最早的创作起点——早在《绝命毒师》之前,文斯便以为《X档案》编写剧本踏入电视圈。三十年后,他回归熟悉又陌生的类型领域,不禁令人期待这位叙事大师如何再度重塑科幻的可能。

三十年前,也就是1995年5月5日,《X档案》向观众介绍了一位日后成为美剧史上最具影响力的编剧之一:文斯·吉利根。

但在当时,这位后来斩获艾美奖的创作者,压根没想过自己会走进电视行业。

“我一开始是写电影剧本的,我以为自己会成为一个专职电影编剧。”文斯·吉利根在接受美国电视艺术与科学学院的一次独家专访中回忆道。这次专访是为了纪念他人生中第一次参与编剧的电视集——《柔光》(Soft Light)。

这集是福克斯经典科幻剧集《X档案》第二季中的一集,剧情围绕两位联邦探员福克斯·穆德(由大卫·杜楚尼饰演)与达娜·史考莉(由吉莲·安德森饰演)调查一连串离奇谋杀展开。受害者死后,尸体消失不见,只留下地板上一个焦黑、发灰的印记。凶手是谁?正是当时仍是新人的演员(后来的艾美奖得主)托尼·夏尔赫布,他所饰演的角色的影子竟然有自己的意识——而且致命无比。

在光照下,那位惶恐而悲剧性的角色切斯特·雷·班顿(由夏尔赫布饰演)无力地看着自己的影子沿着墙面疯狂拉伸延展,甚至能穿过门缝。在与任何靠得够近的人接触时,这道影子就像一个微型黑洞一般将人吞噬。被吸进去的人永远消失,只在原地留下闪烁着紫色能量的焦痕。

文斯·吉利根最初构思出这集“怪物单元”剧本的灵感,源于他第一次拜访《X档案》主创克里斯·卡特前夜,在洛杉矶一家旅馆里的一幕情景。

“我当时在看电视,房间里的灯都关了,”他说。“我看到自己的影子映在墙上,突然想到,‘要是它突然自己动起来,那该多吓人?’”

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念头,开启了一段电视史上最成功的编剧生涯。如今,即便已经凭借AMC剧集《绝命毒师》和《风骚律师》大获成功,文斯·吉利根回顾这段经历仍不胜感慨,尤其是考虑到他当时交出的《柔光》初稿在他自己看来是“几乎无法拍摄”的。

“我当时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干嘛,”他边笑边说。“我还记得拿到剧本之后,心里直往下沉,我当时想,‘这个剧本烂到我都不该收钱。’”

如今,在《柔光》播出30周年之际,文斯·吉利根分享了更多当年创作背后的故事——包括这集是怎么诞生的、他如何从一名电影编剧跌入低谷(连编剧协会的医保福利都快没了),却因此误打误撞走上电视道路,以及克里斯·卡特为什么愿意和一个来自弗吉尼亚州鲍瓦坦的无名编剧见面。

访谈者:今天跟您聊《柔光》真是再合适不过了,因为我最近刚好去了剧集设定地——弗吉尼亚州的里士满。我发现剧中的“杰斐逊酒店”其实被改了个名字。

文斯·吉利根:其实在我原来的剧本里,那就是杰斐逊酒店。我还写了几句对白,提到了酒店大厅喷泉里曾经养过短吻鳄这件事。

访谈者:哇,我都不知道有这段历史。那穆德和史考莉在酒店聊鳄鱼的那段对话,是你原稿里留下的痕迹?

文斯·吉利根:没错。原来的剧本写得非常夸张、过火,甚至到了无法拍摄的程度。但制作团队还是收下了——他们说了声“谢谢”,然后改掉了大概七成、甚至八成的内容。他们人很好,改完之后还把剧本寄回给我。我记得我一边读,一边心往下沉,心想,“这剧本烂得我都不该拿钱。”

访谈者:我们往前倒一倒。你的剧本是怎么落到《X档案》那边的?

文斯·吉利根:那大概是1994年左右。我当时连编剧工会的医疗保险都失效了——因为已经太久没卖出任何剧本,职业生涯正处于低谷。那些我花很长时间写出来的电影剧本,最后也没人要。

说起来,我其实是在夏洛茨维尔赢得过一个剧本奖的——1989年,在弗吉尼亚电影节。那是电影节刚成立的第二年。

当时刚制片完《雨人》的马克·约翰逊是评委之一。我是两个来自弗吉尼亚州的参赛者之一,得奖了。但真正幸运的是,他在1989年10月比赛结束后联系了我,那会儿我们在弗吉尼亚大学。他问我,“你还有别的剧本吗?”那一刻基本就开启了我的职业生涯。我给他的剧本,后来成了1998年的电影《炸鸡情缘》(Home Fries)。

访谈者:那《柔光》算是你主动投的原创剧本,还是剧组发的单集任务?

文斯·吉利根:是后者,单集任务。我经常说,我是电视编剧界的“克雷默”——就是《宋飞正传》里的那个角色。那时候我还住在弗吉尼亚州的鲍瓦坦镇,介于里士满和夏洛茨维尔之间。我那会儿专注写电影剧本。

不过我同时也在追一部新剧——1993年秋季刚开播的《X档案》。从第一集开始我就是死忠粉。有一天,我跟我的经纪人聊,她叫罗达·戈麦斯,是个很棒的人,那时候在Triad Artists工作,后来退休了。我们聊着聊着,我跟她说:“你看过《X档案》吗?这剧真棒,我追了几个星期了。”那时候是1993年末。

她说她还没看过,但突然说:“其实我跟这剧的主创有点姻亲关系,是他太太那边的。”这完全是好莱坞式的裙带关系(笑)。

然后她问我,“你下次来加州谈电影项目时,要不要见见他?他叫克里斯·卡特。”我说,“我当然知道他啊,片头字幕上都有他名字。”她说,“我试试安排一下。”

所以后来,大概在1994年初,我去加州谈电影项目时,就顺路见了他。也正因为这个我老说自己是电视圈的克雷默——我当时压根就只是想跟他说句:“我很喜欢你的作品。”我完全不知道他们当时正焦头烂额……

访谈者:他们当时真的剧本不够用,需要赶工交付拍摄进度?

文斯·吉利根:是啊,第二季《X档案》一共订了26集,但他们手头的剧本数量根本不够。只要是个活人走进办公室,他们都愿意听他说点什么。克里斯·卡特就问我,“你有没有一个‘X档案’的点子?”我还一头雾水,“你是说让我写一集?”他说,“对。”于是我当场就瞎掰了一通。

访谈者:你之前有没有类似“柔光”那集的灵感,还是当时临时起意?

文斯·吉利根:就是前一天晚上,我坐在比佛利大道酒店的沙发上看电视,屋里灯关着。我看着自己墙上的影子,突然冒出个念头,“要是它自己动起来,是不是挺吓人的?”这个点子就成了《柔光》的原始雏形。我当时就直接把它讲出来了。在我最初的构想里,那团“影子”是活的,可以独立移动。

他们几乎是当场就雇了我,就跟克雷默那样莫名其妙撞大运。我得到了一个自由撰稿的机会,这也是我生平第一部被拍出来的电视剧集。如果真照我当时的剧本拍出来,那一集成本恐怕得在四千万到五千万美元之间。

访谈者:哇。

文斯·吉利根:角色名大致保留了下来,不过“影子”不再自己移动了。现在回头看,他们当时改得太对了——起码拍得出来。毕竟第二季的预算还很紧,后来才宽裕些。

访谈者:但这次合作让你们建立了稳定关系吧?

文斯·吉利根:可以说是一段美好友情的开始吧。我后来意识到,我的电影编剧之路根本行不通。那时候我在弗吉尼亚鲍瓦坦县刚买了房,但在那边根本写不出东西。我明白过来:我得搬去加州,得待在能激励我写作的人群中。也正是事业最艰难的时候,我终于下定决心转向电视编剧,而这条路我从没后悔过。

说实话,如果我当时没答应写《X档案》,我现在可能根本不在这个圈子了。我也不知道自己会干什么,但肯定不会混成影视工作者。

我到现在都特别感激电视行业——它真的救了我一命。我真的非常幸运。

By Phil Pirrello

From Television Academy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花上娱乐网 » 《绝命毒师》主创科幻新剧将播:回顾三十年前他参与的最热科幻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