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不似少溓游
编辑 | 不似少溓游
今年暑期档电影里的“黑马”已经出现了。
它就是 由陈佩斯执导并主演的《戏台》。
据报道,《戏台》总票房已经达到将近五千万,豆瓣评分更是高达9.2。
许多网友也忍不住发声支持:“无论多忙,一定买票去电影院捧个场”。
得到了观众众口如一的认可, 71岁的陈佩斯在电影首映仪式上忍不住满眼含泪。
这眼泪里既有感动,也有心酸,因为《戏台》的上映过程实在不容易。
投资方撤资、预售惨淡、面对激烈的排片压力甚至一度不得不推迟上映……
如今苦尽甘来,《戏台》终于实现了 票房300倍大逆袭,也难怪陈佩斯会感慨万千。
其实,在陈佩斯的心里,一定还对另一位为《戏台》的筹拍伸出过援手的老朋友感激不已。
那就是陈佩斯以前在春晚舞台上的黄金搭档 朱时茂。
多年老友,雪中送炭‘’
提到陈佩斯,观众们第一时间想到的,也许是他那些曾经把大家逗得捧腹大笑的经典小品。
但以小品成名的陈佩斯,心里其实一直有个电影梦。
这部《戏台》就是他让梦想照进现实的方式。
其实,《戏台》原本是一出由陈佩斯创作的话剧作品,早在十几年前他就已经在舞台上演出过了。
当时,陈佩斯非常喜欢这部作品的内核,他曾经无比激动的表示:
“能演《戏台》,感觉自己这辈子没白活。”
也许也是从那一刻开始,他心里便埋下了一颗要把《戏台》改编成电影送上大荧幕的种子。
可惜拍一部电影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改编剧本、当导演对于陈佩斯而言或许还是轻车熟路, 但拉投资对他来说就有些张不开嘴。
再加上陈佩斯对艺术的要求又高,别人拍一部商业电影可能只要几个月。
但陈佩斯却非要把《戏台》打磨成艺术品,拍了改、改了拍,一下子耗去了七八年时间。
许多急功近利的投资商感到耗不起了,《戏台》在拍摄中便经历了数度撤资。
没有钱,剧本再好也只是一摞废纸。
幸运的是,就在陈佩斯感到无助的时候。
曾经跟陈佩斯一起携手11年登上春晚的朱时茂特意来向他雪中送炭。
在明星中,朱时茂其实也算不上大富大贵。
但一听陈佩斯有急需,他还是眉头也不皱一下的拿出自己多年来攒下的上百万交到陈佩斯手上。
这才让《戏台》剧组度过了燃眉之急。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
除了朱时茂之外,电影另一位主演黄渤的不离不弃,也给陈佩斯吃了一颗“定心丸”。
作为一位百亿影帝,黄渤手上的片约自然是多的数不过来。
可他也心甘情愿的把时间和精力放在《戏台》上。
不光是为了助力前辈陈佩斯的梦想,也因为他知道这一定是一出真正的好戏。
如今《戏台》的口碑暴涨,足以证明黄渤又一次“赌”对了。
再说回电影的上映过程,好不容易杀青后,《戏台》又面临几个新困境。
一是预售时票房相当低迷,只卖出了几十万。
二是这个暑期档实在竞争激烈,姜文和大鹏的新电影早已开始抢占市场。
无奈之下,陈佩斯只好将《戏台》的正式上映时间推迟到了25号。
好在这个决策给了《戏台》起死回生的缓冲期。
一场点映过后,《戏台》用过硬的品质赢得了观众上佳的口碑。
许多影迷更是自发的对电影内容进行二创和宣传,起到了最好的传播效果。
于是,《戏台》的票房开始逆袭,如今总票房已经达到将近5000万,是预售时的300多倍。
看到陈佩斯离梦想越来越近,朱时茂却仍然感到不放心。
他在出席电影首映仪式时真诚的喊话陈佩斯:
“如果你这电影票房不好,我就拿个小板凳天天去电影院看,我来给你冲票房”。
看到两个人眼中都泛起了泪光,观众们才知道。
原来世上真有这种“如果你不好,我会比你更难过”的友情。
朱时茂会对陈佩斯如此的掏心窝子也不奇怪。
毕竟他俩从年轻时便开始了一段同甘共苦、同进同退的感人友谊。
共苦同甘的日子
陈佩斯和朱时茂第一次以搭档的身份出现在全国观众面前。
是在1983年央视春晚上表演 《吃面条》。
浓眉大眼、器宇轩昂的朱时茂,和滑稽搞怪的陈佩斯看上去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人。
但当他们一起出现在舞台上时,却有股奇妙的“化学反应”,让观众觉得说不出的自然和谐。
再加上两人的演技也的确过硬。
光是陈佩斯在小品里那一段无实物表演的吃戏,便足以被载入各大影视学院的教材。
于是,《吃面条》播出后成了当年春晚的一大亮点, 全国观众再也不能忘记这两位演员的名字。
可鲜为人知的是,这部小品登上春晚时其实也是困难重重。
在1983年之前,央视春晚上从来没有过独立表演形式的小品。
审查节目时,导演很忐忑,一直没决定要不要上这个节目。
明明创作出了好作品,却受到这样的质疑,陈佩斯和朱时茂一度决定放弃上春晚。
好在这个节目的确精彩,最后导演还是顶住压力让他们登台了。
事实证明这个充满魄力的决定非常正确。
不但《吃面条》火了,而且小品也从这一年开始成了春晚上不可或缺的节目类型。
朱时茂和陈佩斯更是一发不可收拾。
接下来的11年里,他们总在除夕夜携手为全国观众献上精彩的表演。
《王爷与邮差》、《主角与配角》、《大变活人》……一部部作品的品质也从不让观众失望。
可惜,2000年的时候发生了一场风波。
当时陈佩斯和朱时茂发现央视下属的一家公司盗版出售他们的VCD。
换了旁人可能忍气吞声也就过去了,可他俩都是有傲骨的人,索性便打起了官司。
最后官司打赢了,但他们的事业却大受影响,很少再有合作演出的机会。
有人觉得他们太冲动,陈佩斯却说:
“那是我和老茂的作品,换了你你能忍吗?”
相信这句话,一定也是朱时茂的心声。 从巅峰落幕,他们虽然失落,却从没后悔。
此后,陈佩斯专注话剧舞台,朱时茂则为了生病的女儿下海做起了生意。
多年后,冯小刚当春晚导演时,曾经想请他们出山合作,但两人又拒绝了。
不是为了赌气,而是因为好本子越来越少了。
没有好剧本、好作品,那就宁可不演,不去蹭春晚的热度。
这种共同的心气和对艺术纯粹的热爱,让两人尽管身处不同的领域,却还是莫逆于心。
多年来他们不但始终保持着联系,而且一方有难,另一方一定会不请自来的伸出援手。
相比于功成名就、大红大紫,人生最大的幸运,或许是拥有朱时茂和陈佩斯这样的患难之交吧。
结语
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
一部《戏台》不仅圆了陈佩斯的电影梦,也让他和朱时茂几十年的友情再度得到了最好的验证。
希望随着《戏台》的热映,这两位曾经给一代观众带来无限快乐的老艺术家都能得偿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