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大家还记得那个靠一首歌火遍全网的郭有才吗?
11天涨粉千万,直播间动不动就几十万人围观,连央视都报道过他。
可谁能想到,这才过去没多久,曾经的网红顶流就凉透了。
现在打开他的直播间,在线人数少得可怜,带货销量更是惨不忍睹。
真是应了那句话:曾经飘得多高,现在摔得多惨。
要说郭有才的爆火,还是很有戏剧性的,99年出生在山东菏泽农村的他,从小日子就过得苦。
10岁没了妈妈,13岁就辍学出去打工,修过电动车,在洗浴中心当过服务员,还折腾过两次创业,结果都失败了。
那时候他白天摆摊卖烧烤,晚上就窝在小屋里,花6块钱在网上买唱歌教程自学。谁能想到,就这么一个在生活里摸爬滚打的小伙子,突然就成了全网顶流。
让他彻底出圈的,是在废弃的菏泽南站翻唱《诺言》的视频,他留着大背头,穿着九十年代的旧衣服,站在斑驳的站台上,一开口就是那种饱经沧桑的嗓音。
那段视频在网上疯传,很多人都说,从他的歌声里听出了自己的故事,短视频平台也跟着推波助澜,没几天菏泽南站就成了网红打卡地,每天都有全国各地的人跑去拍照。
他的直播间更是热闹,在线人数动不动就10万+,点赞数随随便便就破千万,菏泽文旅一看这热度,赶紧聘请他当旅游推荐官,各种商业合作也跟着找上门。
短短几个月,他就从籍籍无名的小商贩,变成了估值千万的大网红,可爆火来得太快,也让郭有才有点飘了。
很快就有网友发现不对劲,有人扒出他早在爆火前就注册了一家注册资本300万的传媒公司,平时出行开豪车,女朋友手上戴着名表,这和他在镜头前塑造的贫苦草根形象完全不一样。
大家这才反应过来,原来那些卖惨的故事,可能只是人设,评论区里全是质疑声,不少粉丝觉得自己被欺骗了。
真正让他口碑崩塌的,是直播带货的接连翻车,为了赚钱,他在直播间推荐各种商品,结果问题一个接着一个。
卖的不粘锅,宣传的时候说怎么煎都不会粘锅,可消费者买回去一用,食物全粘在锅底,根本不像他说的那样。
还有推销的食品,被很多人吐槽口感差,甚至怀疑质量有问题,不少粉丝晒出购买记录和差评,说再也不会相信他了,信任一旦崩塌,粉丝流失的速度比涨粉还快。
说到让郭有才陷入大麻烦的事儿,版权问题绝对是导火索,那会儿他在直播间一场接一场地翻唱经典老歌,从八九十年代的金曲到流行情歌,几乎每天都能听到熟悉的旋律。
靠着这些翻唱,直播间人气越来越旺,粉丝打赏的礼物也是源源不断,可大家都不知道,他唱的这些歌,没有一首提前拿到了版权方的授权。
尤其是那首让他爆火的《诺言》,侵权问题被媒体曝光后,舆论彻底炸了,光是这首歌的侵权赔偿,可能就要几十万。
面对质疑,他只能关闭打赏功能,但这根本无法平息网友的怒火,大家觉得,他靠侵权赚钱,现在想一关了之,哪有这么容易?
除了这些,他的言行举止也开始引发争议,有工作人员透露,走红后的郭有才变得特别傲慢,在活动现场对工作人员呼来喝去。
这些细节被传到网上后,曾经支持他的粉丝纷纷脱粉,大家都说,当初喜欢他是因为觉得他接地气,现在倒好,红了就忘了自己是谁。
直播质量也越来越差,话筒失灵、设备故障成了家常便饭,有一次直播,话筒突然没声音,他在镜头前干吼了十分钟,场面要多尴尬有多尴尬。
现在再看郭有才的直播间,真是冷冷清清,曾经千万级的观看量,现在只有几万人,带货销售额和巅峰时期比,连零头都不到。
他开的诺一传媒公司也陷入困境,团队成员走的走、散的散,以前排队找他合作的品牌,现在都躲得远远的,他的广告报价从最高时的单条50万,跌到现在根本没人问津。
不过,郭有才并没有彻底放弃,他开始调整策略,想挽回口碑,跑去凤凰古城、张家界这些地方做文旅直播,还在湖南安乡县的直播里加了很多互动环节,重新布置了舞台。
2025年1月,他的公司在广州开业,搞了几场直播,观看人次倒是不少,有3000万,销售额也突破了2000万。
当月他还回了菏泽老家,给村里捐了20万慈善基金,给300多位老人发了春节慰问品,可网友们并不买账,大家都说,做公益是好事,但你先把产品质量和版权问题解决了再说。
关注郭有才的大多是三十出头到五十岁的朋友,其中十个里头差不多有六个半都是男性。这些粉丝不少来自县城、乡镇,平时刷短视频就是他们消遣放松的主要方式。
这些人在他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觉得一个草根都能逆袭,自己也有希望,可当人设崩塌、产品翻车,这种失望感也加倍放大,有人在评论区说,大家支持草根,是因为看到了努力和真诚,不是想看人用套路圈钱。
郭有才的经历,其实就是整个网红圈的缩影,平台为了流量,拼命制造草根逆袭的神话,网红为了赚钱,急着变现却忘了初心,观众一次次被吸引,又一次次失望。
在这个流量为王的时代,很多人只看到了一夜成名的光鲜,却忘了长久发展靠的是真本事和责任感。
对郭有才来说,能不能重新赢得信任还是未知数,对整个行业来说,他的故事更像是一记警钟,没有扎实的内容、真诚的态度,再高的流量也只是泡沫,迟早会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