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上娱乐网 花上娱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娱乐头条 »

何炅的家底,都被扒出来了

炅也没想到,互联网考古风,竟然刮到了自己身上。

从十四岁时的演讲比赛、模仿女团找镜头,到见证内娱各种名场面、喜提“邪恶栀子花”称号,在层层考古中,网友逐渐发现何炅穿越了一个个综艺周期,成为娱乐圈常青树。

而他,似乎天生就是吃主持这碗饭的。

高中时勇闯电台讲故事、大学时兼职电台主持人、登央视舞台主持少儿节目、后被湖南卫视挖走成为一代台柱子。三十年的主持生涯中,他见证了娱乐圈的风云变幻。

随着“何炅考古风”,一同呼啸而来的,是那些搞笑不失真诚的“老综艺人”和“老节目”。

比如,那档停播四年的《快乐大本营》。虽早已谢幕,但它承载的集体记忆,却难以磨灭。节目辉煌时期,每周六晚,80后到00后“死守”电视机前,只为等一句“快乐大本营,天天好心情”。

“快乐家族”五人组陪伴着节目走向巅峰,共享着节目的辉煌,同时获得事业上成功。节目停播后,往日在镜头前嬉笑打闹的明星主持们,渐渐收敛锋芒,走向新的事业轨道。

如今,综艺市场进入了快节奏时代,综艺类型不断迭代,碎片化、模式化节目层出不穷。与之相伴的,优秀主持人的身影也越来越少,主持人渐渐沦为广告口播员。

但何炅却不同。

如同一根定海神针,他身边的搭档换了一波又一波,主持的节目换了一批又一批,他依旧站立在主持位,时刻救场,时刻保持绿叶的姿态,保持专业,温柔待人。

如此,当下的怀旧,不仅是对老牌主持人魅力的反复咀嚼,更是对那段综艺“黄金年代”的一场情感回望。

何炅,无疑是这场集体回望中,最鲜明的存在。

近日,在一档综艺节目中,何炅再现了自己14岁时的演讲比赛片段。

那是1988年,他参加长沙中小学诗歌朗诵比赛,戴着黑框眼镜、站姿笔挺、吐字清晰,浑身透着少年的蓬勃朝气。网友锐评,“何老师小时候就是何老师了”。

何炅演讲比赛片段

从去年起,考古的风,就一直围着何炅吹。

他早年在各类综艺节目中的诸多搞笑片段,如今也被一一翻出来,甚至有人戏称他为“内娱史官”,因为载入综艺名场面的关键时刻,何炅几乎都在现场。

比如,2014年《快乐男声》中,海清深情告白“你是我的神”,欧豪露出复杂神情,何炅和他的同事汪涵站在一旁,面无表情地见证了全过程。

何炅(右一)站在一旁,目睹“你是我的神”全过程

再往前,2007年《快乐男声》突围赛上,混乱现场依旧历历在目。王栎鑫弃票、张远抢话筒、观众席惊声不断。在“混战中心”,话筒看似在张远手里,实则被何炅紧紧攥着。

何炅(右一)紧紧握住话筒

还有何炅在舞台上模仿女团表演时,为了找镜头360度“眼神扫射”的片段,更是成为当下最热的表情包之一。

何炅在节目中模仿女团“找镜头”

当然,讨论度最高的是“邪恶栀子花”。

这一称号来自《向往的生活》,何炅面对黄磊的做饭成果,哪怕菜品已挑战味蕾极限,也总是无条件地“连连夸赞”。

在何炅的一句句“好吃”声中,黄磊自信飙升。后来黄磊因为喜欢做“黑暗料理”频频“翻车”,网友认为何炅“功不可没”。

《向往的生活》中,何炅“夸赞”煮老的豆角

其实,何炅的这种捧场,并非专为黄磊“独家定制”,他曾在《炅炅有神》一书中描写过相关心理:

朋友为你设宴,亲自下厨炒了好些菜。

面对朋友热情而期待的脸,

品尝之后哪怕咸得你舌头抽筋,

你也只能说“好吃!好吃!我正好口味重!”

换个角度看待,“邪恶栀子花”,或许只是网络文化下的一场趣味解读。

这层戏谑的外壳下,是何炅多年不变的职业本能与处世哲学——他习惯维持体面,习惯给别人提供一种被看见、被肯定的安全感。

入行三十年,他依旧活跃在主持舞台上,这种“常青”并非运气使然,而是出于对舞台的极致热爱、对观众的深刻理解,对专业的高度自律。

如此,他得以穿越一个又一个综艺周期,从电视时代到互联网时代,依旧稳稳站在主持第一梯队。

他几乎零差评的主持生涯,不只是专业素养的体现,更是人格魅力的沉淀。前辈赞他敬业、后辈将他视为“何老师”、同行称他稳重。

每年他的生日,半个娱乐圈纷纷聚集在微博评论区,为他送上生日祝福。

娱乐圈里人来人往,何炅已然成为中国娱乐生态的独特“常数”,保护着娱乐行业的那一点人情味、活人感。

早在20年前,鲁豫曾经给何炅做过一个统计,想看看他最繁忙的时候,到底是怎样的工作强度。

“同时主持7档节目,一周之内有近30个小时在飞机上度过,每天睡觉不超过5小时。”

2005年,何炅最繁忙时的工作强

如今,51岁的何炅,虽不如年轻时日夜奔波,但依旧活跃在各大综艺节目与晚会现场。

光是过去一年,他就录制了52期常规综艺,几乎是周更不断档。此外,他还主持了跨年晚会、中秋晚会等在内的15场大型晚会,是实打实的节目“定海神针”。

这样的常驻频率,在当下主持圈并不常见。

和何炅同时代的主持人,有的像李湘早已离职创业,转战直播间,成为带货能手。有的像金龟子“刘纯燕”已经退休,陪伴家人、享受生活。

曾与他竞争“湖南卫视一哥”的汪涵,也开始退居幕后,减少出镜频率。

何炅与汪涵

何炅也曾动过“休息一下”的念头,他希望给年轻人更多舞台。但现实却是,湖南卫视主持人青黄不接,许多新人主持虽然热情满满,却难以独挑大梁。

每当这种时候,何炅便是第一个被想到的,能够救场的人。

这一切并非偶然,而是与他自身的成长经历有关。小时候,他就展现出了过人的语言本领与舞台天赋。

1992年,还是高三学生何炅,常与好友龙丹妮在学校搭档排练小节目。偶然间,他们听说湖南经济广播电台的一档校园节目正在招募学生主播。

彼时的何炅,没有任何主持经验,凭借着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热情,直接走进了节目制片室。

当时他们给主持人讲述了一段校园趣事。对方饶有兴致地听完,随即让二人参加当晚的直播节目,把刚才的故事讲给听众讲一遍。

何炅与龙丹妮合作表演小品

那成为了何炅主持生涯的一个“引言”。

第二年,何炅被保送到北京外国语大学阿拉伯语系。身处北京,各种锻炼机会也多了起来。

从大二开始,何炅便在北京交通广播电台担任兼职主持人。电台工作节奏快、要求高,而他总是能以超出年龄的稳定与灵活,精准把控节奏,也逐渐积累了主持经验。

之后,何炅迎来了事业上的三连跳。

1994年,20岁的何炅开始与电视结缘。

在中央电视台大学生毕业生晚会上,他和同学自编自演了小品《渗透》,内容新颖、节奏紧凑,表现力十足。最终,该小品夺得一等奖和最佳剧本奖,何炅本人也荣获最佳表演奖。

何炅与同学表演小品《渗透》

稳健的现场台风、出色的语言表达,生动的表演风格,让年轻的何炅深受央视喜爱。

1995年,央视正在筹备少儿节目《聪明屋》,需要一位形象亲和、表达力强的年轻主持人,金龟子“刘纯燕”向何炅发出了邀请。

最初,何炅以“大拇哥”的卡通形象示人,后来角色调整,变成了更具趣味性的“毛毛虫”。

何炅与刘纯燕搭档主持《聪明屋》

谁能想,他的主持生涯并未就此止步。一年后,湖南电视台找到了他。

1998年,《快乐大本营》的原男主持意外辞职,湖南电视台紧急“北上”,寻找替班男主持。彼时的何炅已在央视节目中崭露头角,很快被节目组看中。

节目组邀请何炅以“代班”的身份主持几期,没想到他的主持风格轻松活泼,很快就赢得了观众喜爱。节目组认为他就是最合适的人选,希望他可以常驻。

彼时,除了主持工作,何炅还在北京外国语大学担任阿拉伯语专业辅导员,为了不耽误何炅的教学工作,电视台特地将直播时间从每周五改到了周六。

何炅与李湘搭档主持《快乐大本营》

半年后,《快乐大本营》人气飙升,夺得1997年金鹰节“最佳电视节目奖”。何炅也由此开启了他长达数十年的综艺黄金时代。

此后的三十年,何炅“零缺勤”录制上千期节目,主持湖南台各类大型晚会,用幽默感和分寸感,巧妙化解各类舞台危机。

比如,2012年金鹰节颁奖典礼上颁奖嘉宾焦晃的平板电脑突然死机,何炅第一时间走上前去。撒贝宁追问他是否能解决这个技术问题。

何炅边走边讲:“当然,因为我们除了有最高端的科技之外,我们也有最原始的手段。”说着,他把手卡递给了嘉宾,让颁奖流程顺利进行。

何炅把手卡递给颁奖嘉宾

还是金鹰节颁奖礼,任达华拿奖时不小心将盘里的杏仁饼滑落几块,何炅边弯腰捡起饼干,边开玩笑说“您还给我留了两块啊”,巧妙化解了尴尬。

在论资排辈的娱乐圈,何炅尊敬前辈理所应当,但面对后辈新人,他也是平等以待。他会尽可能在节目里,多次提到现场不太出名的艺人,增加新人曝光量。

比如,如今作为综艺导师的陈伟霆,就曾在节目中透露,“当时我什么都不是,是何老师用尽办法,去cue我的名字”。

陈伟霆在节目中感谢何炅

似乎很难给何炅做一个准确定位。

他是主持人,但他所做的早已超出一个主持人的尽职范围。他是一个明星,但他又热衷于褪去光环,成就他人。他是一个老师,但他少见说教,更像一位难得的益友。

或许,何炅似一股清流,在日益浮躁的娱乐当下,不予争先,却流经万物。

谈及何炅,绕不开他曾经主持20余年的《快乐大本营》。

这档“内娱综艺天花板”,1997年开播至2021年停播,走过整整24年,陪伴了80后、90后、00后三代电视观众的成长。

节目共录制1000多期、播出时长累积突破1500余小时,成为中国电视史上现象级的长寿节目之一。

“快乐家族”吴昕、李维嘉、何炅、谢娜、杜海涛

《快本》的诞生,要从一场电视革命说起。

上世纪90年代,中国电视改革风起云涌,地方电视台纷纷谋求突围。

湖南卫视为了在全国卫视中抢占话语权,决意打造一档有分量的品牌栏目,丰富观众的周末生活。于是1997年,《快本》应运而生。

《快乐大本营》第一期

节目强调明星效应,注重贴近生活、观众参与,用高水准的娱乐形式给观众带来快乐

尤其是游戏环节,打破传统文艺晚会的舞台定式,主持人和嘉宾“放得开”,现场互动充满笑点。就算游戏中出现各种失误和洋相百出的情节,节目也照播不误,更显真实感与亲和力。

全新的综艺互动模式,使《快本》收视率一路飙升。2005年,收视率在湖南卫视所有自办栏目排名位居第一,全国同时段排名第五。2006年升至全国第二。2008年,更是度在同时段排名夺冠。

节目邀请观众做游戏

很快,节目形成了强大的品牌效应,不仅吸引了大量商务合作,还一度成为内娱最强宣传平台。

节目组还会为每一位嘉宾量身定制主题,无论是热播剧、院线电影,还是音乐新专辑,都会设计出最契合氛围的互动桥段。

《甄嬛传》剧组在《快乐大本营》

后来,即便节目不再支付通告费,依然有无数明星“挤破头”,渴望登上《快本》舞台。那些年,这档节目见证了太多明星的“青葱”时代。

曾是“无名新人”的周杰伦,在镜头里留下了最初的影像。TFBOYS在这里完成综艺首秀,开启偶像养成时代。“归国四子”靠节目完成原始粉丝积累,一步步登上流量之巅。

“85花”们携带作品纷纷亮相,从此打开国民度。当年火遍亚洲的韩剧男演员,韩国男团女团,也基本都在《快本》留下过足迹。

周杰伦第一次参加《快乐大本营》

《快本》不仅是一档综艺,还是中国娱乐圈“八卦记事本”。虽然明星微博可以设置成“仅半年可见”,但他们当年在节目上说过的每句话、每个表情,都被永久存档,成为粉丝考古偶像的“素材库”。

当然,流水的嘉宾,铁打的主持人,才是《快本》最真实的注脚。

这档节目,首创了中国综艺的“主持群”概念,为后来的娱乐节目树立了范本,开启了分工明确的团体主持时代。

节目自开播以来,主持团队几经变化。

最初,何炅是临时代班离职男主持,与李湘组成了一对火花十足的“黄金搭档”,接着李维嘉加入,担当外景主持,为节目注入了新鲜活力。

李维嘉、李湘、何炅

后来随着李湘“北上”创业,主持团队再次调整重组。最终在2006年,“快乐家族”正式成型,成为《快本》的综艺标配。

何炅作为主心骨,稳居核心,把控全场。谢娜以奔放张扬的个性制造笑点,是天然的综艺感担当。李维嘉擅长起承转合、调节节奏。杜海涛负责自嘲扮丑,制造反差喜感。吴昕则是恰到好处的补位,是团队的“润滑剂”。

他们各司其职、互相成就,共同撑起了《快本》最辉煌的时代,也成为了一代人的青春记忆。

早期的“快乐家族”

《快本》如同一艘巨轮,行驶在中国综艺的汪洋中。它曾巧妙化解各种收视问题,在不断迭代的综艺市场中一次次“杀出重围”,保持着不可撼动的国民度。

一切看起来那么平常,一切似乎如此平稳。可是平静的海面下,早已暗流涌动。

快乐大本营》最火的那几年,正是这艘巨轮全速前进的高光时刻。

船上的游客换了一批又一批,但始终掌握方向盘的,依旧是熟悉的“快乐家族”,他们也迎来了事业上的风生水起。

“快乐家族”五人合体代言手游、服装品牌,甚至发行音乐专辑,开始了早期的粉丝经济。

何炅不仅稳住《快本》,还撑起《百变大咖秀》《我是歌手》总决赛等节目。甚至跨界演出赖声川的话剧,出版畅销书,多栖发展。

谢娜参演多部电视剧,发展潮牌副业,进军时尚圈。与当红歌手张杰结婚,恋情持续占据娱乐头条。

李维嘉相对低调,主持几档综艺节目,代言奶茶品牌,寻找商业出口。杜海涛投资多家餐饮企业,悄然构建起自己的商业帝国。吴昕则逐步在各类综艺中崭露头角,重新被看见。

在几人顺风顺水前行时,问题也开始浮出水面。

2015年起,《快乐大本营》逐渐陷入了内容固化、流量依赖危机的困境,收视率断崖式下跌,商业价值明显缩水。

同时,以爱优腾为代表的平台型网络综艺趁势崛起,接连推出文化访谈、智力推理和职场社交等垂类综艺节目,抢占新一代观众的注意力。

据云合数据显示,2024年全网上新季播综艺329部,同比增长54部。而在2021年,上新综艺为267部。

也是在这一年,一个平常的夜晚,一档新节目出现在湖南卫视周六晚间,没有告别仪式、没有正式通知,开播24年的《快乐大本营》就此悄然落幕。

《快乐大本营》官方微博,更名为《湖南卫视综艺》

随着巨轮下沉的,还有综艺黄金年代。

网综沉浮十年,《奔跑吧》《极限挑战》“综N代”,如今豆瓣评分不断下滑难以延续往日收视辉煌

面对海量的娱乐信息,过于剧本化的情节冲突、缺乏创新的游戏设计、比拼演技的综艺人设,观众越来越难被套路吸引。

他们转身“考古”起《快本》当年的游戏片段,不仅是为了单纯怀旧,而是用来反抗如今综艺内容的同质化。

早在20年前,《快乐大本营》就玩过传声筒游戏

另一个现象也愈发显著:综艺主持人正在不断隐身。

2013年,《爸爸去哪儿》横空出世,开启了中国综艺的真人秀时代。从那以后,综艺主持人的角色逐渐被淡化、甚至直接消失。《我是歌手》大胆启用参赛歌手串场主持,专业主持人则退居后台,做起了歌手经纪人。

胡海泉主持《我是歌手》

与之伴随的是,优秀主持人的断层也越发明显,再难出现国民级主持人。

周涛、董卿、李思思等纷纷离职央视,每逢春晚,她们的名字仍会登上热搜。人们怀念的,不只是她们的主持风格,更是那段守在电视机前的美好记忆。

周涛、董卿、李思思

“主持”的属性在综艺语境中逐渐被淡化,“人”的温度,反而变得格外珍贵。

尤其在一个一切可被替代的综艺时代,观众越发怀念那些真正懂节奏、能控场、有共情能力的主持人。

回头看“快乐家族”五人,李维嘉逐渐退出大屏幕,很少在主流节目中露面。谢娜回归家庭,偶尔出现在综艺中“刷脸”。杜海涛频繁靠婚姻登上热搜,更多以老板的身份活跃在舆论场。吴昕则低调转向直播带货,在碎片化的平台上找寻自己的节奏。

只有何炅,仍旧坚守在一线主持岗位,见证着娱乐圈的起起落落、来来往往。

央视主持人撒贝宁曾打趣道,“只要是何炅控场的节目,我一定参加。”看似玩笑,实则是对同行能力的高度认可。

在《你好,星期六》中,他延续了《快本》的主持思路,努力引导几位后辈,带动节目氛围。在《明星大侦探》中,他懂得在游戏与剧情之间拿捏悬疑气氛。《向往的生活》中,他通过做饭、劳作等日常,与做客嘉宾拉近距离,分享趣事,化解日常烦闷。

何炅参加《明星大侦探》

在各类职场综艺中,他不仅在观察与点评中保持克制与温柔,还能适时分享真实可用的职场建议,时刻共鸣当下年轻观众。

何炅依旧是那个能引导节目的主持人,用自己的方式保留住了主持人的尊严与厚度。

1999年,《中小学百科》杂志上开辟了何炅专栏“快乐如何”。

那时的何炅25岁,如今何炅已年过五十。他依旧每周坚持更新,耐心回应读者来信。只为帮助他的读者朋友们,在日常中学会快乐生活。

25年间,他从知心大哥哥变成了耐心的老师,也把自己在人生进程中获得的经验与阅历,以文字的形式传递给中国的青少年们。

《中小学百科》的何炅专栏

何炅的存在,提供了一种娱乐圈“常青”的范本:

拥有极强的舞台掌控力,也始终用善意对待世界。在光影之中绽放,却从不炫耀锋芒。常年活跃于娱乐圈,却从未心生浮躁。

可也正因如此,这个范本,本身就难以复刻。毕竟,在中国娱乐圈,有且只有一个何炅。

这一切看似是技巧,实则为真诚。一份不随着名气、时间与地位减弱的真诚。

他的真诚,不是刻意经营的人设,而是一种与生俱来的体贴,是对舞台的敬意,也是对每一位观众的珍惜。

而这真诚的底色是善良。

站在聚光灯中央,何炅不愿让别人难堪、不愿让别人失落,在别人马上因某句话“跌落”时,他永远会织出一张兜住别人的网。

而时间,当然给他了回应。

2024年,当何炅站在金鹰节领奖台上,手捧“最佳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奖杯,他讲道:

“30年真心换真心,我得到了太多的爱。”

虽历经沉浮,只要那声熟悉的“大家好,我是何炅”响起,一个时代,或许就不会结束。

部分参考资料:

1.当代电影 | 一种节目范式的解析:从《快乐大本营》说起

2.三联生活周刊 |《快乐大本营》都20年了,我们是怎么长大的?

3.南风窗 | 不敢想象快乐大本营停播

图片来源:网络

| |

| |

|

|

| |

| |

| |

| | |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花上娱乐网 » 何炅的家底,都被扒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