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白说,在我看《中餐厅》之前,对丁禹兮的认知也仅限于“那张脸”,不过,说实话,他的长相并不是我特别喜欢的那种类型。
然而,看了几期节目后,我却惊讶地发现,丁禹兮的情商居然这么高,性格也非常讨喜。
这一季的《中餐厅》主题是“创业季”,餐厅几乎是空的,所有必需品都得重新购买。虽然上一季留下了一些启动资金,但整体的预算依旧紧张。
大家都知道,《中餐厅》里,林大厨每次去采购,简直像打开了财阀的金库,花钱就像流水一样,谁也拦不住。看到大厨在超市里一通乱买,丁禹兮迅速找到了负责控制预算的沈月,说要陪着林大厨一起去采购。实际上,他的目的很明确——就是想管住点大厨的购物车。
大厨当然察觉到了他们的意图,立马疑惑地问:“你们是专门来盯着我的吗?”虽然大家都心知肚明,但自然不能直接承认啊。
沈月便笑着说:“我们是来帮大厨一起看看,确保没有漏掉什么。” 丁禹兮则更为圆滑,甜言蜜语地补充:“我们可是来给大厨打下手的。”
而且,丁禹兮的行动力也很强。大厨想买一个大汤锅,他立刻提议可以买两个小的,价格更实惠一些。大厨一听,怀疑这个价格89.9是小锅的标价,丁禹兮马上跑去确认价格,拿着锅和价签跟营业员核实。
当大厨终于决定买小锅,但数量要买四个时,丁禹兮则提出只买两个就够了。大厨不满地说:“如果不够用,你们负责。” 丁禹兮立马对着镜头承诺:“如果不够,我来解决。”
虽然他的初衷是为了阻止大厨“乱花钱”,但丁禹兮的方式却显得格外巧妙。比如,大厨看中一款厨房搅拌机时,丁禹兮温和地问:“这个是和面的吗?要不您教我,我来和。” 大厨看上了一款脱水篮子,丁禹兮又说:“这我来甩吧。”
甚至在大厨想买一个8升的锅时,丁禹兮问道:“像大厨这样的高手,6升和8升对你来说有多大挑战呢?”大厨一听被逗笑,觉得他说得有道理。
大厨最后决定放弃一个锅,表示如果不够再买,还夸奖丁禹兮:“你真的是个很体贴的人。” 丁禹兮也不忘回敬:“大厨你真好,理解了我们所做的一切。”
在等沈月来“视察”情况时,丁禹兮又开始夸大厨:“大厨真是特别开明,沈月你也赶紧夸夸大厨。”
看得出来,林大厨和丁禹兮两人心照不宣。接下来,两人一同去了一家餐具店。在车上,丁禹兮感慨:“创业真不容易。” 大厨则给了他肯定:“你做事有勇有谋,我看得出来。” 丁禹兮谦虚地表示,跟着林大厨学东西。
但林大厨没有客气,直言:“其实我觉得这是你本身的性格。你说话让人很舒服。” 丁禹兮也回敬:“大厨你从一开始就很有安全感,从昨天开始就一直在找厨具和食材,脸上都充满了喜悦。你对厨房有一种特别的归属感,这让我理解,如果没有得力的工具,一个厨师确实会感到些许担忧。”
在这种深度共情之后,丁禹兮也点出了大厨的责任感,他提到大家的目标都是为了把事情做好,而不是为了多花钱。
就在气氛和谐之际,林大厨也谈起了自己的一些担忧:走出国门,代表的不仅仅是餐厅,还是中国菜的品质。如果味道不行,可能会影响大家对中餐的评价。丁禹兮马上安慰他:“我完全理解你肩上的责任,甚至你也需要有人在你前面挡风遮雨。”
这句话看似简单,但对林大厨来说,可能是第一次有人这样理解和支持他。想象一下,作为国内知名的国宴大厨,又是《中餐厅》的元老,能听到年轻人如此关心,林大厨的心里一定感慨万千。
然后是大采购。虽然超市答应送货,但由于国外低效的工作方式,大家等了很久,车依旧没有来。见大厨越来越烦躁,丁禹兮开始安抚:“大厨,你今天辛苦了,教我怎么讨价还价,你有句名言特别酷,‘给他们挣的钱,要从他们身上挣回来’,太有气势了。”
安抚完大厨情绪后,他还主动催促工作人员加快进度,给大家反馈情况,甚至跑去帮超市的工作人员推购物车,贴心得不得了。
《中餐厅》里,丁禹兮有一个极为亮眼的时刻。开业前,他和黄晓明、飞行嘉宾岳云鹏一起外出揽客。几个人走到之前工作的餐厅时,丁禹兮回忆起第一期节目的情景:那时他们忙了一整天,只收获了两个碗。
黄晓明提议邀请餐厅老板,丁禹兮欣然同意。约定完后,他和前同事站在阳台上,看着街上的行人,突然即兴发表了一段英语演讲:“事实上,我会告诉每位朋友,我们要开一家中餐馆,今天就开业了。所以,如果你有时间,欢迎光临。”
接着,他又用中文说了一遍,更加流利:“非常欢迎大家来到中餐厅,品尝我们中国大厨做的美食,希望大家能够体验一次新的感受,让大家见识到我们中国团队如何在丹吉尔仅用了几天时间就顺利开张。看看什么叫做‘中国速度’。”
最后,他还用中文教外国人如何发音“中餐厅”,当场许多人一起用中文喊出这个名字,气氛特别热烈,充满了能量。
这一段演讲不仅表达清晰,还透出价值观。丁禹兮的语言组织能力,确实值得称赞。
叨姐也忍不住感叹:真人秀是把“双刃剑”,既能吸粉也能掉粉,艺人的表现直接决定了他们的命运。丁禹兮毫无疑问是一个正面典范。